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8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527篇
系统科学   313篇
丛书文集   231篇
教育与普及   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17篇
综合类   885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542篇
  2011年   539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618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91.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选取资本、劳动、技术、制度等相关变量数据,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1981-2010年福建省九地市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始终是促进福建省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科技与教育是支撑福建省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此外,福建省要素投入增长率和要素贡献率呈现明显的地区间不平衡,主要存在4种要素驱动类型。  相似文献   
992.
赵泽贤  王爱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8):4545-4548,4557
以甘肃省内武罐高速公路北段沿线周边1 km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通过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地震概率水准下,边坡坡度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关系。分析结果预测了在不同的地震概率水准下,区域内边坡稳定性分布情况,为公路沿线灾害治理及灾害快速评估、确保公路的安全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有效地控制仿射传播聚类的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将仿射传播聚类视作一个搜索能量函数最小值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阻尼因子策略的动态阻尼仿射传播聚类.使用两阶段动态阻尼因子策略,使得仿射传播聚类迭代过程中阻尼因子不再是静态固定值,而是自适应的动态改变值,构造了1种线性策略和2种非线性策略来动态改变阻尼因子的值.在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动态阻尼仿射传播聚类避免了仿射传播聚类发生震荡,同时可以加快仿射传播聚类的收敛.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森林草原浅覆盖区地质填图隐伏地质体识别问题,基于土壤对原岩成分的继承性,提出了化探特征因子传递法。该方法是利用移动窗口将研究区滑动覆盖,每个窗口内进行因子分析并做岩性判断,进而将不同窗口内具有同一类特征因子的样品连接起来即完成对全区的岩性识别。试验表明,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能提高隐伏地质体识别的分辨率,有利于提高填图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为化探数据辅助地质填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为明确强柱系数的大小和不同定义形式对典型多层钢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不同强柱系数值(0. 9~1. 5)和不同定义形式(结构层定义、结构的柱梁节点定义)为研究参量,设计柱脚刚接的典型多层钢框架结构模型,通过强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构模型的最大层间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集中率及构件的塑性变形能量等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强柱系数的减小,各模型最大层间位移变形及构件塑性变形能量呈现向首层集中的趋势,强柱系数≤1. 2且按柱梁节点设计的模型尤其明显,其位移角集中率也较大;而强柱系数≥1. 5的模型塑性变形能量基本分布于梁,且分散于1~6层。各模型的地震输入能量速度换算值和塑性变形能量速度换算值大小取决于结构模型的基本周期,与强柱系数大小和定义形式无关。  相似文献   
996.
研究近地震场地的地震频谱变化特征,分析其地形效应,能够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对九寨沟风尘寺台站实测的3次余震数据对比分析,揭示了不同监测点地震时频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山脚监测参考点,山脊监测点FFT主频值较小,集中在7~12 Hz;山脊监测点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较大,范围为0. 06~0. 12 s; HVSR分析揭示山脊监测点谱比分析的地形放大系数可达12,且存在多个卓越频率,主要在5、30以及50 Hz左右放大较为明显;山脊监测点均方根加速度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放大,且在水平EW向有显著的放大效应,放大系数可达12. 5倍。可见单薄山脊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地形放大效应,而且当地震波传播方向与山脊走向大角度相交时地形放大效应最为显著,同时也证实了微地貌对斜坡地震动响应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维修性验证试验中样本分配结果不理想,导致维修性验证试验结论置信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因子融合的维修性验证试验样本分配方法;首先,通过对故障样本分配影响因素的分析,定义了故障样本分配影响因子集,提出了基于多因子融合的故障样本分配算法;然后,分别确定了各影响因子的影响系数,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影响因子的影响权值;最后,以某型装备子系统为例进行实例验证,并同基于故障率的分层抽样样本分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样本分配结果结构更加科学,提高了试验结论的置信度,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活性污泥絮体的微环境被认为是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SND)发生的机理之一,而适宜的絮体尺寸有利于SND的发生。以人工调配的低碳氮比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其对活性污泥絮体尺寸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絮体尺寸分布与SND效率之间的关系。低COD/N条件(1.05、1.98、2.95和3.94)分别通过控制进水水质组成实现。结果表明,大于10μm的絮体大小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粒度分布。整体看来,低COD/N比进水与污泥絮体粒径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在COD/N 1.98~3.94范围内,絮体尺寸随着COD/N增加,从117.04μm升高到181.35μm;相应地,SND效率从40.84%上升至94.72%。与COD/N比1.05相比,絮体粒径的分布更加的稳定,有更小的标准偏差,具有更加一致的log-normal分布函数形状。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探究了温度对CaO_2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5~35℃,随着温度的升高,污泥厌氧反应体系中水解和酸化得到加强,且VFA和甲烷的最大积累量分别为3 120 mg/L和196 m L。当温度进一步提高至55℃时,水解反应得到强化,但是过高的温度限制了厌氧微生物对溶解性蛋白质和多糖的利用,进而导致VFA的积累量较少。因此35℃是CaO_2强化剩余污泥水解和酸化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了修饰活性炭对4-氯酚的静态吸附过程,并对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ZrO2-颗粒活性炭对水中4-氯酚的吸附量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4h后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吸附过程符合Ma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在不同温度下,ZrO_2-颗粒活性炭对4-氯酚的吸附熵变ΔS大于零,说明该过程是一个熵增的过程;其焓变ΔH、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均为负值,说明4-氯酚在ZrO_2-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为物理吸附,非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