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74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15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4篇 |
丛书文集 | 71篇 |
教育与普及 | 1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篇 |
现状及发展 | 25篇 |
综合类 | 36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27篇 |
2014年 | 155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233篇 |
2011年 | 206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96篇 |
2006年 | 171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41.
大跨度桥梁结构施工控制过程中的变形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培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20-23
以一座实桥为工程背景,对采用分节段悬臂浇筑施工的大跨度桥梁结构施工控制过程中的变形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变形控制过程和实现的方法.同时根据所采用国际通用大型计算软件一ANSYS软件,应用“生”、“死”单元的方法,建立了统一计算模型,即:全桥模型,减小了计算工作量.最后,通过对该实桥变形监控结果的分析,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
基于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极限状态设计原则,结构物不允许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外观变形,提出了刚架结构位移连续变更方法·用数值分析与递推公式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连续变更结构的变形极限状态函数的连续生成·重分析不必重新形成结构刚度矩阵,不必反复求逆矩阵,使得识别系统主要失效模式的方法得以简化,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时效,并为刚度可靠性分析提供了新方法·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3.
急倾斜煤层巷道大多采用单一的支护体系,变形破坏极为严重.为了找出适合急倾斜煤层巷道的支护体系,对急倾斜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赵家坝煤矿3964运输平巷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岩石点荷载试验、围岩松动圈测试和数值模拟软件,对该巷道围岩力学性质、围岩松动范围、应力分布、变形情况分别进行研究,得出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锚网索钢带+注浆的支护体系.工程实践表明,该支护体系大大增强了急倾斜煤层巷道的稳定性,为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以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4.
张守诚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5(3):36-39
通过对锚网巷道支护理论研究,在林南仓矿二水平人车下山实施了“锚-网-带-索”联合支护,监测数据表明在永久煤巷中采用“锚-网-带-索”联合支护技术是可行的的。同时,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和变形构成,为永久锚网煤巷的推广及支护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预变形对碳钢渗硼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泾文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3):6-9
低碳钢(0. 20% C)渗硼后获得由 FeB层和 Fe2B层组成的硼化物层;高碳钢(1.0% C)渗硼后则获得几乎由单- Fe2B层组成的硼化物层.而中碳钢(0. 45% C)的硼化物层则由若干个 FeB层和Fe2B层组成的亚层所构成.预变形可使低、中碳钢的硼化物层减薄,尤其当预变形量较小(20%)或较大(60%)时;而对于高碳钢,预变形则使其增厚,特别在中等变形量(40%)时. 相似文献
46.
有限变形圆柱壳结构的运动学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限变形连续体的最小加速度原理为基础,导出了在任意位置受到横向集中动力载荷作用下的闭合圆柱壳的有限变形运动方程,该方程反映了膜力效应和转动惯性效应;推导过程直接、简便、不易出错,同时指出,所得到的控制方程对于描述有限变形的冲击动力学问题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47.
吴川-四会断裂带是广东省境内的一条主要构造带,走向北东,长约350km,宽约10至15km。许多证据表明这断裂带的早期阶段是一条韧性剪切带。本文讨论了这带的宏观和微观构造并在研究区内进行初步的应变分析。 相似文献
48.
王心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对于建筑物的垂直变形观测,粗差的存在必将严重改变垂直变形信息,影响垂直变形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因此,粗差的定位和剔除极为重要。用单个粗差的向前、向后探测法,对粗差进行检测,连续结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可对多个粗差进行数据探测,可以发现建筑物实际的垂直变形。此方法对多个粗差的定位和剔除有效,可以提高垂直变形观测的可靠性。在粗差探测时,还应进行外界干扰因素的判别和分析 相似文献
49.
50.
Fang Mingze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
在青藏高原东缘明显的分布着三个构造带,即:a.高原本体东缘的弧形构造带,由褶曲、断裂组成,弧顶均向南或南东突出,其排列多受高原边缘的限制;b.高原外前方的挤压隆起带,系由高原向东推挤产生的前方挤压隆起;c.推覆构造带,由高原向东超前蠕流部分叠覆于隆起带上形成。以上三个构造带又被两条南东向走滑断层切割成三段,使各段从北向南递次向东错移。造成这一构造格局的原因系由西藏地区受印度板块强烈挤压缩短时,物质发生大量向东蠕变流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