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4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01.
以德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之一,它与依法治国既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以德育人”。要从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度,进一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大环境;以德育教材建设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导师制为机制,创建高校德育环境工程;强化道德建设重在实践的德育理念,在德育实践中不断优化德育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402.
韩升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2):96-101,111
公共权力是一种维持、调整和发展社会生活基本秩序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力量。公共权力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这是公共权力道德维度的理论基础。积极发挥道德的作用,对于公共权力异化的克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公共权力的道德指向是善的实现,而善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加以理解:实践描述层面上,具体的善就是确保主体的权利实现;价值规范层面上,最终善就是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403.
论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向传统道德伦理提出了挑战,文章列举了部分网络生态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对网络道德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4.
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大学生公德修养水平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公德状况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公德水平偏低的原因,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操作性强的途径,即加强公德意识教育,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优化育人环境,加强道德立法等。  相似文献   
405.
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联系以及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和法理性,要求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借助法律的力量。但在长期的道德建设中,由于缺乏法律的基础和忽视法律手段的辅助作用,以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出现软弱的局面。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强化道德建设的法律基础,从而提高道德的他律意识、增强道德规范的他律作用和优化道德实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06.
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制定图书馆师德师风规范、增强图书馆员素质、加强读者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7.
孟子与柏拉图的政治观都是伦理政治观,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具体政治环境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二者的伦理政治观存有一定的差异。孟子致力于政治的伦理性解释,以仁义为价值取向,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建构的政治体是伦理国家;柏拉图致力于政治的道德性解释,以正义为价值取向,重视人治轻视法治,建构的政治体是道德城邦。文章从这些角度比较了孟子与柏拉图的伦理政治观,分析了他们的思想对各自政治思想传统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8.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同时就世纪之交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阐述,认为师德观念和师德意识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实践锻炼和优化环境是师德建设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409.
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 ,用“扬弃”的态度去挖掘儒学的思想道德精华。就儒学“仁爱”精神 ,“诚信观”和“义利观”,“以德治民”思想三方面与新形势下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建设相联系 ,去阐述儒学道德精神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10.
高校后勤社会化法治与德治是治理新型高校后勤的两个重要手段。后勤社会化法治与德治的实质在于将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营、服务、管理的政策、措施以及思想、行为纳入法律轨道和道德规范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用,有德可循、有德可守;有法必依、有法必用,有德必循、有德必守。通过法治与德治的贯通、互动,确保后勤社会化改革、运作的稳步推进,确保后勤社会化的“育人”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