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260篇 |
自然研究 | 2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海南岛无翼坡垒种群调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无翼坡垒种群的两个高度类群的个体群的高度与密度关系,以及种群生物量与种群稀疏规律的研究,基本上掌握了种群的调节规律.该种群3m高以下的个体群高度与密度的关系为D1=0.791026H1(-1.18716),3m高以上的个体群相应的关系为D2=1.83252H2(-2.26782),种群生物量基本上符合Logistic增长,种群稀疏规律Bmf=0.0248D(-1.4204).说明无翼坡垒种群调节的因素是种群密度,稀疏过程主要是自疏过程,他疏程度小,但却是一个必须引起注意的因素. 相似文献
33.
海南岛无翼坡垒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空间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群落最小面积、绝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等三个方面的测定,研究海南岛无翼坡垒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其结果是,群落最小面积为3500m2,在这个面积范围里,1.5m高以上的立木有126种;物种多样性指数Ds-w=5.03.从群落物种分布的均匀度、各物种的频度和群落的垂直分布状况,研究该森林的物种空间配置,结果表明:群落的均匀度Js-w为71.76,频度分布规律力A>B>C>D>E(按Raunkiaer频度级),其特征是A级所占的比例很大,约占总数的74.6%;垂直分布状况表明,无翼坡垒林整个群落的个体高度比例基本上是“金字塔”型,但仍有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34.
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分布来源及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北黄海獐子岛附近海域氮、磷的来源及其污染风险状况,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K2S2O8氧化法和HCl浸取法对獐子岛附近海域13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及其无机和有机态的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氮、磷的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TN和TP的含量分别为0.192~1.357 mg/g和0.302~0.489mg/g,有机氮(ON)和无机磷(IP)是表层沉积物中氮和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分别占TN与TP的90.93%和82.84%。沉积物中TN和TP在研究区域南部含量较高,这与沉积物粒度密切相关;而ON、有机磷(OP)两者都与有机碳(TOC)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来源。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分析表明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TP含量较低,标准指数均小于1;而TN含量相对较高,其标准指数为0.35~2.47。【结论】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氮为陆源和自生混合来源,而磷主要是陆源输入;海域沉积物环境受到氮的污染。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502位到福建东山岛旅游的游客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游客认为气候在旅游目的地选择诸影响因素中位居第3;在气候诸变量中,游客认为舒适的气温最重要;游客认为理想的出游温度介于25~29℃间,理想的下雨历时是1 h,理想的风况是微风和中度风天气,理想的天空状况是25%云覆盖的晴天和50%云覆盖的阴天天气.文章的研究结论部分证实了国外学者的有关研究,建议未来应该进一步在中国加强基于游客感知的气候偏好研究. 相似文献
36.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 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 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年龄范围在3.45 Ga~82 Ma,具有99、241、252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13、155、325、357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昌化江入海口具有2.3 Ga~96 Ma的年龄范围,存在101、244、254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22、266、281、307、342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结果表明: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以具有~99 Ma的显著年龄峰,并缺乏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喜山期年龄峰为识别标志,海南岛应是其主要物源区,区内丰富的海砂资源来源于海南岛内岩浆岩和沉积岩的风化剥蚀和搬运沉积;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与昌化江沉积物年龄峰值的差异,指示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并非单纯来源于近源昌化江输入,也在北部湾逆时针环流的作用下接受琼西南部河流的物源贡献;更新昌化江入海口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新识别出的380~310 Ma年龄群,可作为昌化江流域物源的识别标志;本次碎屑锆石年龄频谱特征与海南岛经历的多次重要地质事件相吻合,有助于了解海南岛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7.
本文根据东西连岛的区位和发展条件,确定了连岛的开发方向和总体规划布局,并对过岛的发展规模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8.
厦门岛东部海岸旅游娱乐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尝试用旅行费用法(TCM)对厦门岛东部海岸的旅游娱乐价值进行评估,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研究区的旅客进行半访谈式问卷调查,获取被调查有关旅行费用等信息资料,并依据旅客对厦门各主要景点喜好程度的赋分值分配旅行成本,同时考虑了旅行时间的机会成本,借助于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拟合得出全国各地游客对厦门岛东部海洋的旅游娱乐需求曲线,并计算出总消费者剩余,结果显示其旅游娱乐价值达4亿多元/年以上,还就研究区的主导功能的定位、性旅游资源的保护及户外娱乐场所的收益分配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为推进北黄海北部特色滩涂型海洋牧场建设,本研究对北黄海大鹿岛附近海域海洋牧场本底地质环境开展调查评估,利用高分辨率声学探测设备获取研究海域的精密水深数据和浅地层剖面数据;利用现场和实验室结合的方法测定海水理化参数;利用筛析法、激光粒度仪测试方法确定沉积物类型和粒度特征,最终通过分析研究区海底地形地貌、海水水质状况和沉积物分布特征对本底地质环境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目标海域测量水深为1-29 m,平均水深为16 m,海底地形整体表现为平缓的近岸缓坡,地貌以水下侵蚀堆积地貌为主;海底浅地层剖面中U1声学地层清晰连续,全区可追踪,厚度约6 m且变化不大;海水水质良好,主要处于Ⅱ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类型均为砂,沉积物组分变化不大,砂组分占绝对优势,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主要与沉积物物源条件及辽南沿岸流、海域潮流等因素有关。综合分析认为,北黄海大鹿岛附近海域水深适宜,地形较为平坦,水质环境良好,以砂质浅滩沉积为主,适于滩涂型海洋牧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40.
徐珏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2):226-229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海南旅游业和服务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南国际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角色定位和营销战略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海南拓展国际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