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9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朱维铮论乾嘉学术时,善于总结乾嘉汉学与西学的关系,并揭示乾嘉学者在学与政之间的矛盾心理。在对晚清学术论述中,朱维铮盛赞龚自珍和魏源理论创新的勇气,指出康有为与章太炎都是晚清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朱维铮纵论20世纪清学史研究的历程,重点比较了章太炎与刘师培清学史研究的异同和梁启超与钱穆清学史研究的不同旨趣,还总结了周予同清学史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82.
日本儒学发展到江户时代,迎来了它的全盛,儒学各派相继诞生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在德川幕府的推崇下,朱子学被推为官学,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给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最终使儒学走上了日本化并且给日本以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朱子学本身强调的纲常伦理观念大义名分思想忠孝仁义等主张符合封建的幕府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以及佛教自身的弱点所致;另一方面也和藤原惺窝及其门徒等人对日本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研究香叶菖蒲和药典石菖蒲新鲜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叶菖蒲和石菖蒲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从香叶菖蒲和石菖蒲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12和13种成分,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相似,其中α-细辛醚为二者的主要成分,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油的69.52%和49.57%。结论香叶菖蒲和石菖蒲挥发油含量丰富,研究结果为二者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5.
《水经注》山水景物描写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郦道元的《水经注》既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地理学著作,也是一部生动优美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山水景物描写富有个性特征、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用简洁的语言,捕捉最富有特征性的景色,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自然山水进行个性化的刻画;开发挖掘客观景物的内在品质,使山水井物的精神特质得以深刻的表现,突出地刻画显现了各种不同的山水性格;在叙事描写之中包含着真情实感,融情入景、情与景偕。  相似文献   
86.
竺可桢教授是中国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先驱与奠基人。他早年留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又转入美国哈佛大学地学系学习气象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他认为中国以农立国,万事以农为本。农业与气象关系极为密切。主张地理学应主要为农业服务。创办东南大学地学系。建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三百篇。为发展我国地理学、气象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7.
陈柱编选《粤西十四家诗钞》,既含有热爱故土山水风情,欲使粤西文学传之于世的衷心,又在重视山川人物历史风俗的掩饰下,显现爱国之志;既含有其向往友朋酬唱之风,又显艺术标准,还有毫无性别歧视的平等态度。这些精神,与其思想特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对竺可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次科学史观念变化的深入考察,挖掘追溯了竺可桢的新观念的来源,发现通过英国左翼科学家的著作,竺可桢受到了其背后所隐含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学的影响,体现在竺可桢对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这一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上,从而为认识竺可桢的科学史学思想及其时代脉络,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89.
朱得之继承王阳明心学的观点,认为心是一切造作的根源,只有控制住自我的心,才能得道。儒家、道家、佛家,三者名异而实同,因为无论哪一家都是来阐明道的,而道是没有差别的。这也是朱得之所秉承于王阳明心学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90.
《古都》所呈现的自我东方主义特征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和权力话语方式,体现了东方人的东方与东方学家的东方两者经验上的差异性。小说中对前宗主国和前殖民地重叠历史、文化和经验的描述,是通过台北对京都的模仿来实现的。而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符码的表述,显示了前殖民地主体身份的存在,是台北文化抵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