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东山词》中具有浓郁的感伤审美特征,感伤的内涵有对历史的追问与对生命的追问,对历史的感伤体现在咏史怀古词中,是词人对现实失望与政治理想失落的产物;对生命的感伤是词人的生活伤心史的写照。贺铸感伤心态形成的原因除了官场的不得志外,还与词人的任侠却多情的特殊个性气质有关。  相似文献   
82.
康有为以政治家和教育家而闻名,他曾在广州、桂林、上海三地讲学授徒,门下名弟子甚多;陈柱是享誉民国的广西籍国学家,有人称他是康有为第二次到桂林讲学时的受业弟子之一。据大量史料考证,二人并非师生关系,仅在20世纪20年代有过几次交往。应陈柱之请,康有为为其十万卷藏书楼题字;经陈柱介绍,康有为部分遗藏为广西大学图书馆购得。  相似文献   
83.
清代专门从事《说文解字》研究的学者众多,其中段玉裁名声最大,成就亦最显赫。段氏积数十载精力对《说文解字》作了全面细密的校勘整理,成《说文解字注》三十卷,为清代《说文解字》注本中最重要的一部。段注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是存在问题的。本文通过校勘段注《豕部》,以窥其概。  相似文献   
84.
朱熹对《诗经》的阐释继承了经学阐释中章句训诂的方法,但更为主要的是从身心上著切体认,发明义理,对《诗》采用心性体悟为主的心理解释方法,于此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采用了诗学鉴赏的方法,形成了以理学心理解释为主的,带有经学、文学方法在内的阐释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85.
朱熹是我国文化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建立了十分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明天理,灭人欲”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称的“人欲”亦即人之“私欲”。为了达到“存理灭欲”的目的,朱熹提出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给我们当代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德育教育以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86.
87.
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在大环境之中描摹小人生,在社会大悲剧下雕刻普通生命的日常遭际,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性与道德的深沉凝思。在对其艺术精神和人性意识论析后认为,该部小说表现出的人性情感和道德状态具有丰富的蕴含,集中表现了作者对于基本人性的严肃关怀和道德伦理上的卓越见识。  相似文献   
88.
皖西民间朱元璋传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西民间流传着大量有关明太祖朱元璋的传说。这些传说具有内容的神秘性、结构的系列性、流传的广泛性和发生时段的集中性等多方面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关历史在民间的沉淀、洪武年间官方的宣扬、民众情感观念的自然选择以及朱元璋经历本身的传奇色彩等是其中的主要因素。皖西民间有关朱元璋的传说是民间文学中的一棵奇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9.
遵循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及系统接口,采取了多项提高系统性能的措施,整合了新华社内部分散的数据资源,并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信息检索及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90.
颜元对朱熹人性论的批判,是以实事实行作为着眼点的。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第一,颜元以"气"为人性的本原,加上"理气融成一片"的理气观,批判了朱熹的以"理"为人性的本原,这是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开端;第二,颜元以"人欲合理"来驳斥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以及"变化气质"的要求,进而指出"气质之性"是人唯一的本性来批判朱熹的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又以恶由"习染引蔽"而产生来批判朱熹的"气质有恶",使"气"的人性本原得到了体现,并为修炼注重实行与践履的修心养性工夫提供了理论根据,是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焦点;第三,颜元以"习动"来批判朱熹的"主静"和"死读书",而主张人们成为既对自己又对天下有利的人,正是他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归宿。颜元对朱熹所作批判,把对人性论的着眼点从形而上的东西转移到了形而下的东西上来,具有鼓动人们在实际事情与行动之中以践履来求道并修养自己身心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