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4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清代著名学者、诗人赵翼文史兼擅、博通古今,其治史,既不同于吴派之整辑排比、参互检讨,也不同于皖派的字斟句酌、讲求古义,而多以史为鉴,裨益于当今之治理。其为学,每每能体现出一种理性的自觉,更多关注的是有用于世、有益于人,选择了一务既做学问、又不使学问流于空虚无用的独特治学路径。其为文,所思考的也是以文字“补时阙”。即便考据之学,也少枯涩,而使之带有能为一般人所接受的大众化色彩。赵翼学风的涵养,与清代学术发展及地域文化关系密切,研讨其治学特点,可管窥清代学术内涵的一个侧面,亦有补于今世。  相似文献   
22.
《〈宋本广韵·永本韵镜〉合刊影印本弁语》对于《广韵》的版本论述精当,但仍有些许尚需补充之处,内容涉及:《广韵》“巾箱本”的来历,《广韵》何本为最善。焦点集中在《广韵》的巾箱本和巨宋本之上。经过两种版本韵目的比较和上平声一卷的比勘之后,笔者认为二者当为同时代的两个善本,“可兹互校”,不可偏废其一。  相似文献   
23.
赵孟頫书法历代誉毁不一,毁之者谓之“奴书”,“浅俗”,皆因“人品即书品”说的影响。当我们仔细从赵孟烦所处的时代背景、书学思想、书学历程及风格等方面去考察,对赵孟頫书法的艺术成就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就可得到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评说和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24.
从平衡角度出发,讨论分子重排历程中电性平衡的变化规律,看吕·查德里原理在分子重排反应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5.
赵忠贤是中国著名超导物理学家。在1986~1987年世界超导物理学界对液氮温区超导体的发现热潮中,赵忠贤最早意识到瑞士科学家缪勒与柏德诺兹文章的意义,并与其小组及时展开研究,在世界上率先打破美国麦克米兰根据强耦合理论所预言的电-声子机制的临界温度40K的上限。文章以这一时期的发现为个案,在文献分析的同时,结合对赵忠贤本人的访谈,对体现在赵忠贤科研实践中的研究方法做出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6.
清代的云南客居知府宋湘既是个清官,又是个奇才。他之所以被称为奇才不仅因为政绩突出,且在诗、书、联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他的诗源自生活,自成一家,他的书法独具风格,大气恢弘;他的对联触景生情,震撼心灵。诗、书、联三者合璧,显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27.
湘江风光带是湖南省湘江生态经济带中的一个重要旅游开发项目.用SWOT分析方法对湘江风光带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识到其发展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了以休闲、健身和度假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8.
李清照词以语言美见胜,其词独特的语言美表现为:含蓄深沉,情藏言外;清新妍丽,剥锈除斑;一字点睛,生动传神;圆熟和谐,严守词律.她之所以具有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主要来源于其文人家庭的书香熏染和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29.
班婕妤、班昭是同出一门的两位汉赋女作家,她们以各自的作品确立了自己在赋史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们的出现,有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的原因.她们的文风都比较典雅,情感表达都较温和、含蓄,这是所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及儒家礼教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在魏晋玄学思潮中,郭象玄学以特有的品格使主体的审美意识得以完善与独立,使文论对文学内在规律的探讨有了可能。本文基于对陆机的《文论》和刘勰的《文心雕龙》的分析,论证郭象玄学对于魏晋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所蕴涵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