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49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5 毫秒
41.
摘要:厂坝一李家沟矿床规模巨大,是秦岭地区西成铅锌成矿带的重要矿床之一。矿体形态和规模明显受沉积洼地控制。矿石常显微莓球状、针状、他形隐晶质、显微球粒结构。可识别的矿石沉积一成矿作用构造有浸染一条带状、条纹一条带状、隐晶质条带、条块状、块状构造等。矿体中下部主要为块状矿石,富黄铁矿、闪锌矿、钠长石和石英;上部为条带状、浸染状和层纹状矿石,富闪锌矿、重晶石和方解石。条带状的石英钠长石岩和重晶石所含的典型喷气元素B和As的含量比正常沉积岩高出几倍到几十倍。闪锌矿中Zn/Cd〉〉500,黄铁矿中Co/Ni为O.2~O.8。另外,该矿主要形成于受裂谷控制的克拉通内部及其边缘的沉降盆地。结果表明,厂坝矿具有较典型的Sedex型矿床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2.
天山山地森林调节河川径流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天山北坡山地31条河流的水、气象以及森林资源资料,分析森林调节河川年径流量作用,结果表明:森林与蒸发因素具有减少河川年径流量的效应,且森林调节河川径流量的作用远大于蒸发因素影响。在森林因素中,森林面积增加对河川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大于的作用远大于蒸发因素影响。在森林因素中,森林面积增加对河川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单位集水区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的作用,在天山北坡山地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林率每增加1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选择长白山西坡林线下缘为研究区,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各种植物的频度、盖度和生长高度等生态指标进行分析,应用常规统计方法揭示小叶章在群落中的地位与影响,分析小叶章种群迅速扩张可能带来的火灾问题,结果表明小叶章通过生长高度的竞争优势强烈排斥其他植物,增加盖度,成为这个地带的优势种。小叶章在春秋两季是易燃物质,很容易引起火灾。因此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这种情况,使保护工作不断升级,维系长白山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4.
大兴安岭的旅游资源同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论文详细分析了大兴安岭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按照旅游营销的基础理论和旅游业发展目标要求,对大兴安岭旅游的形象定位、产业定位、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等营销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龙门山西侧的老君沟、孟通沟、峨特山、羊拱海、年保也则5个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为龙门山形成的动力机制提供了部分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46.
文章介绍了四川龙门山地区D-C界线附近的微体化石新材料,计描述9属(1新属)、8种(4新种)、3亚种(新亚种)。  相似文献   
47.
48.
湖北省新州县大别山下阳逻镇双子叶植物硅化木系列报道之二,在前文里我们描述了樟科一种化石木。本文增加二科进行描述,它们是橄榄科植物化石新种小节橄榄木和山茱萸科植物化石新种湖北山茱萸木。这些木化石的解剖学特征都显示了大别山地区在第三纪时气候更倾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49.
高黎贡山南段迄今计有种子植物192科,887属,2 807种。将其科属按所含种的绝对数目和区系存在度两种不同排序,以提供完整的高黎贡山南段种子植物区系的区系组成,反映本区系的独特特点和各科属在区系建成中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Using integrative approaches, a new large-bodied species of Phrynobatrachus is described from a series of 48 specimens from the montane forests of the West Usambara and North Pare Mountains of Tanzania. The most distinguishing morphological feature separating Phrynobatrachus ambanguluensis sp. nov from similar species is the markedly overhanging and pointed upper jaw and snout. Mitochondrial 16S rRNA indicates that the new species differs from all other species with published sequence data by a minimum distance of 4.75% and is sister to P. krefftii, with which it has been confused in the past. The new species is known from two forest reserves and is of high conservation concern given these areas are highly impacted by anthropogenic change.

http://www.zoobank.org/urn:lsid:zoobank.org:pub:E0C82A87-47A5-426B-978D-96D27FA7A3B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