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39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以中法马江之战中,中国的福建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事后,人们总结失败原因, 多从战术上着眼。而笔者认为应该从清政府的战略失策去寻找原因。指挥马江之战的张佩纶等人,将清政府轻视法国侵华海军的战略失策,变为具体的战术失误,即将原来散处各地的福建舰队的弱舰集中到马江与法方的强舰相峙,结果成了法舰的靶子,从而酿成了马江惨败。  相似文献   
122.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从不幸的婚姻生活、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自我的实现三个层面比较和分析了曹七巧和查泰莱夫人这两个婚姻悲剧人物形象的同中之异,剖析了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不同考虑,揭示了婚恋中和谐的两性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3.
张謇慈善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公益活动是张謇人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謇之所以会对慈善公益事业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其思想根源主要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商人的正名愿望、绅士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强意识。佛教只是张謇用以迎合大众心理,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的工具,而不是他投身慈善事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4.
熊飞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35-41
近十年,随着张九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籍贯、生平、交游和作品系年等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引发了更多层面的思考。当然,也造成了不少新的错误,对其中若干问题进行考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5.
宋代张圣君信仰发祥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各地信仰特色迥异。通过两则“荒诞不经”的传说故事,探讨不同环境、不同人文的地域社会如何孕育出张圣君信仰在闽南和闽中,乃至于在闽中更小的地域范围的区域分野。传说是不同区域争夺张圣君信仰话语主导权的表达。也是对不同区域信仰特色的曲折诠释。  相似文献   
126.
张楚廷先生的大学内部治理理念可以概括为“学为本,师为重,自由为贵,官为轻”。该理念涵盖大学内部治理的逻辑起点、基本战略、价值追求、根本保障等方面,构成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其根基是人本思想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7.
盛唐开元时期,张说、张九龄二相主政期间,诗人王雏曾向二相上书并与之交游,这是盛唐诗坛的一件大事。过去一般只认为王维曾给张九龄上书,并为张九龄所提拔,却不知或否认王维曾给张说上书。从王维作品文本角度进行解读,并结合史料来看,王维确曾上书张说。  相似文献   
128.
1902年开始的中日、中美商约谈判过程中,日、美先后提出版权保护要求。张之洞作为会办商务大臣,在中日、中美商约谈判过程中,起到了决策性的作用。他的认识和意见,左右着国内谈判人士的态度,影响着中外谈判的内容和进程。  相似文献   
129.
张之洞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他改造书院,兴办学堂,倡导派员留学,推动了中国教育实践的近代化。其次,他极力主张废科举制度,并参与制定湖北学制和癸卯学制,初步完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再次。他的通经致用的人才观、师范教育观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等。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30.
散体大赋《二京赋》与抒情小赋《归田赋》是张衡赋作中的代表作品。从大赋到小赋,从写都市到写田园,张衡完成了汉代赋作从文体到题材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换。通过研究这两个转换,可以发现汉帝国由盛到衰的过程中赋家心态和儒家精神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