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6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31.
王建《宫词》是唐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宫词》所反映的对象、题材来源、内容情况 ,以及对《宫词》的评价等 ,对读者阅读和研究《宫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2.
张仃的艺术设计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也是张仃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时间为纲,以张仃的艺术设计活动为线索,以其文章作品为依据,将张仃的艺术设计思想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从其基本活动入手,探讨、研究了张仃不同时期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33.
简要评析了《中国文献学》的理论特征、内容构建、理论创新和突破,研究了张舜徽先生的文献学观点,从而揭示了该书的价值和张舜徽先生对文献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434.
在传奇系列小说的创作中,张爱玲在使用受限视角之外,合理地使用了全知视角。这使她超越了许多普通通俗小说作家,让她的小说深触人性世界,将人生悲剧现象提升到哲学高度;使她的小说有了苍凉的大背景,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品味。  相似文献   
435.
晚清社会内外交困、危机重重。学习引进西学是清廷应对危机唯一有效的手段。西学的引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张之洞从不知到漠视,从片面肯定到大力兴办洋务,再到力主体制全面变革,其一生的行走轨迹与晚清社会危机渐深、西学渐入的节拍相应和,是晚清社会的典型映像。  相似文献   
436.
张之洞幕府中汇聚了很多当时的诗坛健将,著名的宋诗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陈衍,便是其幕中之宾。陈衍与张之洞诗歌派别不同,论诗旨趣有别,虽不是张之洞赏音所在,但陈衍正是在张之洞幕中提高了自己的诗作、诗论水平,并提出了著名的"同光体"理论。  相似文献   
437.
张德彝是近代中国较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职业外交官。作为驻外使节旅居欧洲期间,对近代西方外交制度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对其认同接受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西方近代外交制度的各个方面,从而为中国传统外交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和观念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晚清外交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38.
张爱玲和紫式部这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女性作家无论是人生经历、创作思想,还是其小说的主题指向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以女性为中心,关注女性命运,较好地从女性自主意识的失落和泯灭、生存的困顿和生命无常的苍凉、女性的异化和内心的悲哀等方面真实地再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遭遇,其主题具有极丰富的悲剧性,但张爱玲的深刻和思想高度是紫式部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439.
论张问陶“空灵”诗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问陶论诗主张抒真情,写真意,发心声,反摹仿依傍,崇尚空灵。空灵,是张问陶诗歌的一个主要特色,他认为“诗到空灵艺始成”,即诗歌创作只有达到“空灵”才使其成为真正的艺术。而诗歌创作要实现“空灵”,则要求诗人必须摒弃“名心”,采用多样性艺术手法,运用“清新、淡雅、朴素、自然的诗语,在灵感中自然凝结为意境“空灵”的性灵诗。  相似文献   
440.
历史学者出身的张承志以其深厚的创作实力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其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 :辽远而开阔的艺术视野 ,痛苦而坚忍的主人公形象 ,酣畅淋漓的心理剖白 ,醇美浓烈的诗意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