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6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中国古代天学之官营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和研究中国古代天学的官营传统 ,包括 :皇家天学机构之渊源、名称和级别 ;历代皇家天学机构之规模 ;明清两朝的钦天监 ;元、明时代的阴阳学制度 ;天学官员之考试选拔制度。最后特别讨论了张子信的天学活动 ,指出他可能是明朝中期以前中国官营天学传统中惟一的例外  相似文献   
422.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表现了时间及人的意识的跳跃性与无序性。她也写出了一个“没有钟”的“荒蛮的岁月”——凝滞得如千百年汩汩东流去的江水一样恒长的时间现状及在这凝滞时间中人的意识的高度流动。她还截取时间的一个片段,表述了个体生命“瞬间”的感受和体验。钟则是张爱玲小说中经常采用的时间象征意象,对人物本身有着特殊的启示。人物意识的韵律流经时间就如同穿越隧道,钟声正像起伏跌宕的意识流动的坐标。张爱玲的小说充分表现了与人的存在姿态相关的时间特性,具体表现为时间的跳跃性、凝滞性、瞬时性、象征性。  相似文献   
423.
张百熙作为清末管学大臣,设想勾画了近代教育的蓝图,其实践奠定了近代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由此发端,系统教育自此时始。本文拟追述其历史贡献,探讨其教育思想,追溯其创办近代教育的渊源。  相似文献   
424.
苏伟贞是公认的受张爱玲影响很深的作家。1986年,苏伟贞发表《长亭》,其中的人物让读者很容易联想起张爱玲的《金锁记》。本文就是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来解读《长亭》对《金锁记》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25.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另类作家,她的作品常被误读为古典式叙事.分析其小说的空间形式,可以显示出其艺术表现的现代性.她的小说是通过日常生活叙事,细节描写、对话性、反高潮等手法凝固时间,并设置地域空间和情境空间来获取空间形式的.  相似文献   
426.
试图完成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由于作者希望其文在《自然科学史研究》纪念李约瑟的专刊中能被接受,文章利用中国的证据,以比较的方法并着眼于全球范围,来重写天文学思想和天文学实践早期历史中的一小部分。这是可取的,因为中国的证据在关键问题上既丰富又详尽,而古代西方的记载则相对缺乏。第二,文章旨在引起人们去注意技术革新的一些条件,特定制度与政治环境下的技术革新,有可能或不可能实现。这里面或许有一些仍然有益的教训。第三,文章试图阐明中国早期最伟大的科技名人之一张衡(公元78-139年)著作中若干值得注意却迄今费解的段落的真正含义。尽管这第三个目标有助于达到该文的前两个目的,但尽可能地充分理解张衡这样一位物的所有的作品残篇本身似乎就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27.
张爱玲对人性有着特殊的把握和认定:她的凡俗人性观、创作观在她的文学世界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物质性鲜明地显示出她从日常生活出发看问题的立场和反映现代市民独特的精神和价值观;她认为人的悲剧根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情欲,情欲与人相伴始终,因而人的悲剧是永恒的。意识到人生的不如意,而仍然肯定、依恋、执着于这份人世情,充分体现了张爱玲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428.
张艺谋电影造型风格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艺术与内容较为完美结合的作品,造型的能指背后是浓郁的民俗展现和深厚的文化反思以及深刻历史批判的所指,体现的是其造型的厚重感;二类是进行形式实验拍摄的城市题材电影,追求的是造型的快乐感;三类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造型能指背后的所指还是形式,形式是一种美,内容之空也是一种美,空到极致实际上是一种大美无言的境界,完美展现其造型的空灵感.  相似文献   
429.
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面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几乎同时在各方面进行着一系列改良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屡遭挫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只变革制度而固守封建本位思想,在人才培养、观念革新诸方面陷于僵化。通过对张之洞和福泽渝吉这两位两国变法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加以比较,从教育的角度对当时中日两国的改良运动及其实际成效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430.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认为1936年12月25日,在西安谈判取得一定成果,在南京停战期限的最后一天,在西安内部严重分歧的时刻,在蒋介石下令撤兵的条件下,张学良才当机立断,于当天下午送蒋回京,从而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