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6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讨论A∈GL(n,c)时,  X∈Mn(C),多项式恒等式d_M~H(AX)=d_M~H(XA)成立的充要条件,这里H是n次对称群S 的子群,而d_M~H表示由群H的酉表示M诱导的矩阵函数.  相似文献   
112.
研究了用微波灰化和传统湿法消解处理3种傣药,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傣药中的微量砷.对2种消解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微波灰化法是值得推广的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113.
张咏是宋初第一代新型文人的杰出代表,史学家对他的关注首先集中在以文官掌兵的成功实践上;但就整体而言,张咏为重新建立儒家道德规范而进行的种种努力,以及他自觉捍卫皇权的权威、胸怀天下、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等,更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张咏的人格品质还显示着集官僚、文士、学者于一身的基本特点.而所有这些都与他青年时代的学习、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4.
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一书曾被称为使"章学诚其人其学从隐晦走向昌明"、"大大拓展了章学诚思想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著作,实则在文献解读特别是新史学方向的引导上,存在颇多问题。《文史通义》、《校雠通义》二书迄今仍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而"六经皆史"诸说也迄无比较公认的确解。究其始作俑者,胡适对于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有意误解不能免责。  相似文献   
115.
傣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原始宗教和佛教的共同影响下发展至今。在傣族传统文化中,生态环境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在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原始宗教和佛教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其内容的构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宗教色彩浓厚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宗教中诸如"万物有灵"、"万物一体"及"众生平等"等观念可以说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6.
117.
张岱评价人物标举“真气”和“深情”,他的人物传记为明清之际的士人和艺人绘影传神,表达人格平等和精神自由及生活艺术化等文化理念。张岱的人物传记呈现“写意”倾向,对现当代散文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8.
章太炎与马一浮,都是公认的国学大师,长期讲说国学,影响深远.但二君为学旨趣不同,对国学之理解及其讲说国学之目的亦各不同.章先生论国学,以小学为门径,以玄理为终极,分说经史子集,而归宗于佛法;马先生则以国学为六艺之学,又以六艺摄于一心,一切学术摄归六艺.二者取途互异:章先生为古文经学家立场,以孔子为良史,以讲说国学为保存国故,旨在激扬种性;马先生为宋明理学家路数,欲得孔子之用心,而复人人本然之善性,故以讲说国学为昌大人学之机.二者精神又异:章先生归宗佛学,谓孔老庄颜合乎佛说;马先生援佛人儒,虽用佛家名相及解义方法,而以儒正佛.二人宗旨更是不同.透过分疏衡较,恰好可以看出民国初年有关国学研究之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9.
张恨水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新的创作实践经验,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小说进行了大胆改造与创新,使之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及表达形式,不仅保持了民族文化个性化的存在,而且有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影响了一个时代人们的行为、思想或精神的生成及其走向。在大力倡导文化创新的今天,我们重新分析张恨水小说的先进文化构建,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0.
张爱玲文学世界的主题是"悲凉"———她借助于消解爱情来强化人们追求的空幻,以人与人之间不能沟通的隔膜,强调这是一个没有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