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1.
波普与堆特根斯坦发生的个人冲突,并不是他们哲学观点上的对抗。实际上,波普的知识论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意义论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从他们二人相互补充的哲学分析看,知识与意义并非来源于观察,也就不能还原为观察;知识与意义之间存在着关联性:知识与意义统一在语言里,语言构筑起知识之路。  相似文献   
72.
"狂欢化"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阐释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哲学、诗学、政治学、语言学意义,并联系巴赫金所处的历史背景、个性命运,从宏观上去把握其艺术的深刻思考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3.
张丽  王勇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100-103
本文用系统辨证论和系统自组织理论论述了系统非优存在的客观性、系统之优与非优的转化问题,指出系统的转化是熵增、涨落、信息、突变、结构等多动力非线性相干的结果,且在分析了每种动力的产生机制的基础上指出系统之优与非优转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语境是语义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以丰富的例句从以下四个方面:使语言中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一性;影响语义的感情色彩;语义的语体色彩及填补或丰富语言本身的意义探讨了语境对语义的作用,旨在唤起读者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择取语义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75.
本文论述了高等院校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作用和有力条件,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校办高新技术产业的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76.
梅洛-庞蒂通过改造格式塔心理学有关概念,指出意义内在于人类的行为结构,诞生于人类原初的知觉经验;通过对知觉经验的现象学分析,揭示出意义内在于人类的表达活动并与之同时发生.他进一步认为,语言表达活动奠基于又超越了身体表达活动,这一举措强调了知觉经验的首要地位,堵塞了一切纯粹思维、纯粹思想的超越之路,同时,知觉经验世界与语言世界的划分也为他试图沟通这两个领域带来了麻烦.  相似文献   
77.
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选择正确的词典义,使之顺应特定的语境义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company”一词浅议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8.
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中2488条比喻义的释义特点及所反映的词义性质.概括出了六种释义类型,反映出两种不同性质的比喻义固定比喻义与语境比喻义.固定比喻义是指已经凝固为稳定词义成分的比喻义,已成为词典释义中的一部分.语境比喻义是指靠具体上下文来显示的比喻义,以例句的形式来体现.<现代汉语词典>对比喻义的处理方法在词汇学与词典学有着独到的贡献再现了词义形成、稳定的过程;扩大了规范语文词典反映语言事实的范围,加强了语文词典的"引导"功能;丰富了词典的编纂技巧,完善了语文词典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79.
"理想模型"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学生在物理学的学习中会多次遇到。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的问题中运用"理想模型"这一方法呢?本文给出了两个具体的实例,与实验有关的问题和有关理论的问题各举一例,最后总结了理想模型法在解决实际的物理学问题中的意见。  相似文献   
80.
因文求义论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反之,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能,其作用则不仅在于考求词义,还可用来校勘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