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2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构建和谐校园对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天和、人和、心合”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和谐校园的精神实质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认为高等院校和谐校园应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际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42.
人才兴国是文廷式变法维新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他对晚清人才稀乏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分析,提出了“达民情、教人才,乃立国之大本”的主张,并就如何培养国家急需人才,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卓越见解,并为之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43.
北宋苏东坡幼读经史,青年进仕,曾经效命北宋皇室。后因不能适应政治变革,而屡遭贬逐,直到晚年才从岭南北归。过往韶州多次流连于曹溪禅宗祖庭,瞻礼慧能真身,并留下诸多墨迹和文字。苏东坡和南华寺结缘,丰富了南华寺的历史底蕴,促进了韶州禅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南禅作为一种宗教,它以六祖为祖,以《坛经》为经。其总体思想内核是"心性自由"。在思想上,南禅文化在宋以降对儒道文化产生了影响。南禅文化不但对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文艺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南禅的心性哲学渐渐演化为一种美学趣味,渗透到文学、艺术各个领域,出现了禅诗、诗僧、禅画、书法等艺术形态。韶关是南禅文化的发源地。南禅在韶关本地的传承甚广。南禅文化是韶关最具有优势的研究文化。  相似文献   
45.
禅宗标榜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维方式渗入到我国古代诗歌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使我国古典诗歌越来越强调"意",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诗歌理论、创作与欣赏方面都体现出一种"重意轻言"的艺术态势。  相似文献   
46.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两个最为伟大和辉煌的时代,前者成功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古代发展路径,后者则开启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道路。对这两个时代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个时代在新旧路径选择的异同点,从而使我们可以从第一次路径选择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John D. Norton is responsible for a number of influential views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wo of them. The material theory of induction claims that inductive arguments are ultimately justified by their material features, not their formal features. Thus, while a deductive argument can be valid irrespective of the content of the propositions that make up the argument, an inductive argument about, say, apples, will be justified (or not) depending on facts about apples. The argument view of thought experiments claims that thought experiments are arguments, and that they function epistemically however arguments do. These two views have generated a great deal of discussion, although there hasn't been much written about their combination. I argue that despite some interesting harmonies, there is a serious tension between them. I consider several options for easing this tension, before suggesting a set of changes to the argument view that I take to be consistent with Norton's fundamental philosophical commitments, and which retain what seems intuitively correct about the argument view. These changes require that we move away from a unitary epistemology of thought experiments and towards a more pluralist position.  相似文献   
48.
一、部首形态的组合。二、图形与图形的组合。三、概念向图形的转换。四、设计当中的思维状态。  相似文献   
49.
上下义关系一度是语义学和二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从思维和文化的角度对汉英名词性上下义关系进行分析,为探索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用“X+3”上下义模型分析语料,发现汉英名词性下义词在基本级和变称级上的构词法有差异。差异表明,汉语文化是综合、直觉和意象的,而英语文化是分析、理智和逻辑的。  相似文献   
50.
叶适作为南宋前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向来为人所称道,其碑志文更是散文中的一大特色。叶适碑志文不止继承了韩愈、欧阳修记录人物“随事赋形”“纪大略小”的特点,而且还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叶适对人物事件的拣择详略,受其学术思想的影响很大。这种新变与南宋日趋深化的学术派别分野意识以及永嘉学派本身的思想特性有着莫大关系。而这也似乎暗示着一种南宋文学与学术关系的新形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