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2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01.
20世纪60年代,科学文化曾经遭遇来自美国某些文化思潮的激烈反对。本文通过解析相关文化思潮的内涵,考察"新左派"和反文化阵营对科学的攻击,从中挖掘这一思潮的认识论根源和现实动因,从而为揭示科学文化的重要作用提供思想洞见。  相似文献   
102.
徐跃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5):111-114
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是针对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经济高速增长所存在问题的正确回应,这对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南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丰富和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大南华区域发展战略为:构建大南华开放式生态保护机制,实行倒"U"字型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开发第三产业,推进大南华区域人口有序转移及合理布局;制定与大南华区域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创意营销政策:打造大南华区域的创新核心价值-大南华理念;紧抓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要素-大南华创意文化;弘扬佛教文化,提升南宗禅法的价值观念;大力推进大南华创意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强化大南华生态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03.
党的纯洁性,包括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等,与雷锋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雷锋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对党无限忠诚、严格组织纪律性的"螺丝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傻子"精神,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中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与保持党的纯洁性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而且起着巨大的典范效应。  相似文献   
104.
创造发明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发明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创造发明是创新的必然结果和发展趋势,是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动力之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本文结合作者的创造发明经验,提出了"一支铅笔、一张纸、一块橡皮"创造发明思维的简易训练方法。阐明了创造发明思路与方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破山海明不仅是明末清初巴蜀禅宗的领袖人物,也是书法的代表人物。其书法艺术与禅宗思想融为一体,特点鲜明,清新可贵。遗迹流传虽少,但价值甚高,影响了后世禅宗书法的繁荣与发展,对当代书法创作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刘少奇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作出了相应的贡献。他提出的许多观点补充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同时他对毛泽东思想系统而又深刻地阐述,为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观点,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着巨大渊源。  相似文献   
107.
苏轼早年得志开始其从政生涯,但终其一生却仕途失意,其人生轨迹亦飘零辗转,多灾多难。然虽遭巨变,其深受禅学思想影响,能够超然于物外,在悲苦的人生境遇中,以佛救心,实现其自我心灵的救赎及文学创作实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8.
公案是禅宗总结出来的典型说教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语言艺术。从禅宗公案中的语言艺术探索其中蕴含着的丰富教学思想,对当代的教学依旧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9.
中唐时期,六祖惠能的曹溪“顿悟”法门“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成为中国传统写意绘画的重要核心基础,曹溪禅绘亦由此产生、形成。禅法思想的融入,使中国文人画逐步走向意境绘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0.
慧能创立的南宗禅法,围绕成佛的依据与途径、禅修的方法、禅法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识心见性、自性自度、顿悟说等一系列崭新的思想。这种重视自性、提倡自修自悟实现内向超越的思想特色,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禅修方式,将佛性真如根植于众生的自性中,将修持实践融合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适应了下层平民百姓的精神需求,凸显了中国佛教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