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9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 ,对平原地区县级土地类型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通过对惠民县土地分异因素全面、综合的分析 ,选择限区这一级土地个体单位进行土地类型划分 ,并针对各土地类型的特征提出了利用方式及生态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62.
该文以黑龙港地区典型微域──高阳县域为例,从灾害微系统的结构分析入手,概述了系统灾害的特点、分布,并对其主要灾害作出了预测、提出了减灾策略,以期对整个黑龙港地区的减灾策略的制定和综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
黄金坪金矿系典型碲—金建造。该文对主要组成矿物(包括碲金银系列矿物)的成因矿物学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典型矿物的结晶形貌、微量元素、晶胞参数、热电效应、显微硬度、反射率颜色指数、红外吸收、热发光性、稀土组成等标型特征,帮助确定矿床的成因类型并预测矿床的产出规模、矿石建造与矿石质量、深部远景及外围矿化带的评价诸方面。  相似文献   
64.
三峡库区秭归县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县域复合大系统中各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复合大系统分解为产业经济子系统、自然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人口子系统。在确立衡量县域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基础上,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运用多指标层次法建立了秭归县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5.
为探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本研究以广西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运用指标评价法,从影响生态系统恢复力大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中筛选出11个指标,构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力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运用空间加权叠加的方法定量计算出环江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大小,同时使用自然断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环江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力为0.35-0.71,整体为中等水平;在空间分布上,环江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力表现出南北低、西中高的分布状况,特别是北部和南部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的恢复力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对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6.
以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太仆寺旗为研究区,基于1995、2000和2008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并结合太仆寺旗地形图,借助GIS提取太仆寺旗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太仆寺旗13a来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景观格局和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量上,林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景观格局上,耕地、草地和林地形状趋于复杂和不规则;空间变化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大量耕地转变为林地以及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之间的相互转变;空间分布上,随着海拔、坡度和坡向的变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呈规律性分布.相关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7.
王云章 《太原科技》2012,(4):85-86,89
繁峙县金鸡沟多金属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山西断隆—五台隆起北东部,矿区经多次构造变动,在区内形成了一系列断裂破碎带,后经热液多次充填、叠加,金、多金属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富集,在部分有利地段形成了金、多金属矿体。通过对地质、矿床特征、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周边已知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铅、锌、钼、铁矿床多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S207省道岚皋至镇坪公路溢河段高陡基岩边坡上某滑坡,得出其成因机理以及安全系数,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对其进行治理。方法以地形图测量、工程地质调绘、井探、钻探等多种现场勘测手段进行滑坡勘查,并取得数据。结果据调查和勘查资料,滑坡前缘临空面为修路时形成,滑坡频繁发生与地处F1断裂带有很大关系。较大的降雨量,也是滑坡发生的诱发重要因素。滑坡处于蠕动状态,可能有较大的变形和移动,甚至滑塌。结论该滑坡滑动的可能性较大,所以需采取合理的方案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69.
随着全球化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服务型政府将取代管理型政府模式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模式,与此相适应,政府绩效评估需要实现从管理型绩效评估模式向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的转变。在服务型政府模式下,县级政府绩效评估在价值取向上要体现服务价值,评估主体要实现从单中心主体向多中心主体转变,制度设计要体现服务精神和道德取向,指标设计要注重公平和公正导向,要更多指向公共服务的评估,评估结果的使用要公开透明等。  相似文献   
70.
利用覆盖山西蒲县地区的24景Sentinel-1A升轨影像,分别采用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与短基线集雷达干涉(SBAS)技术对研究区域2019-01-2019-12的地表进行时序形变监测,获取蒲县地区疑似滑坡体位置、范围及滑坡速率,并对两种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深入分析滑坡隐患的可能性成因.结果 表明,两种时序InSAR技术采集的形变信息大致相同,蒲县大部分地区趋于稳定状态,年平均形变速率在-10 ~10mm/a;其中存在4处位置一致、形变明显的疑似滑坡点,分别是半沟村罗克线两侧、水泉窊015乡道附近、郭家山周边及井子洼村赵克路沿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