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0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法国新小说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Alan Robbe-Grillet)对中国新时期作家余华80年代后期的先锋小说创作有着很大的启发,余华至少在两个向度上受到了罗伯—格里耶后现代主义小说观的影响:第一是背叛传统现实主义,对认识论和本体论提出怀疑,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真实观;第二是质疑传统文学中人的中心地位,学习罗氏的物化叙事,并将其"视觉净化"理论拓展到其他感觉领域。在借鉴罗氏叙事理论与技巧时,余华表现出选择上的主动性,没有盲目追崇和机械接受,而是对其作了相应的变通和移植,去除其不合理的成分,融入了富有本土色彩的内容,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乌托邦。  相似文献   
22.
"意象"是创作主体和客体相融合的产物,是客体中寄寓了主体的主观情思的具体形象,是客体经过主体的艺术物化所产生的结果。李煜词中的意象运用丰富多彩,其中有"愁"意象、"梦"意象、"月"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对李煜的词作深一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23.
作为先锋作家的一员,余华小说因其独特的叙事和修辞艺术而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关学特征,即:寓言化特征、诗性质地、音乐的美感。同时,余华小说的修辞亦存在着误区,表现在:过度陌生化的偏颇及模式化之嫌;人物符号化带来抽象化的弊病;少数小说的修辞基本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24.
选取2013年5月30日—2016年7月27日期间的余额宝收益率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建立ARIMA模型,从而预测出余额宝在2016年7月28日—2016年8月21日期间的收益率。通过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之间的对比,确定了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余秋雨、余光中为两岸著名学者、散文家,他们的创作都超越了平庸,创造了神奇,成为20世纪两岸散文的亮点。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创作既代表了散文的成就,又代表了散文的高度。本文通过二者散文在文化态度等诸方面特点的比照分析,凸现二余散文的创作风格及其文史学地位,并力求从二者的创作心态、风貌中揭示两岸散文某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意义的特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26.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戏剧语言之一的宾白在剧本构成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创作中,“宾白”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李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和对家庭戏班悉心教诲的丰富经验,在理论上大力提高宾白在剧本中的地位、提出宾白创作中的几个标准以及对宾白创作的具体办法,形成了他的“宾白”论。  相似文献   
27.
虞夏之际族群流徙、混融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夏之际是部落联盟制崩溃阶段。禹对共工氏、有扈氏及三苗集团之间等远近氏族、部落的征服及在此基础上导致的人群流动和族群间的渗透混融,不仅初步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早期国家疆域的轮廓和组织原则的基础,而且对战国秦汉时期的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在文学史上,中国大作家曹禺和世界大文豪劳伦斯被一些人认为是两位“另类”的作家。他们归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学阵营,而且文学追求、创作方向等也相去甚远。一直以来,很少有人关注他们之间诸多的可比性。而排除一切主观偏见与干扰对他们进行深度审视时,便会发现他们人生哲学观之间的一些内在关联及其悲剧意识上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29.
学术界关于郁达夫的研究很多,但迄今以来少有从文学史视域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而事实上,文学史中的郁达夫不仅折射出郁达夫研究的基本走向,而且也呈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为此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出发,先纵向地将其分为发轫期、形成期、停滞期、转折期及沉稳期五个阶段进行史的扫描,以勾勒郁达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更,从侧面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跌宕起伏及与郁达夫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而就影响郁达夫研究的有关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0.
将俞樾"废医论"视为民国废止中医运动的源头是一种臆想。从清代医疗文化的历史场景来看,当时社会存在着诸多对医家的负面认知--"庸医遍天下"、"医不昌后"、"行医杀人"等等,俞樾"废医论"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这种认知更加学理化。由此推断俞樾废止中医的想法是对历史的误读。当代中医界学者对俞樾废止中医形象的建构,与他们遭受废止中医运动创伤的群体心理和因果论史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