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0篇 |
免费 | 228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8篇 |
丛书文集 | 51篇 |
教育与普及 | 2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10篇 |
综合类 | 2773篇 |
自然研究 | 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9篇 |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165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44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187篇 |
2006年 | 185篇 |
2005年 | 138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沉积导致洪水漫滩频繁,严重影响滩区的安全,进行漫滩洪水淹没损失评估可为滩区防洪减灾提供依据.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洪水淹没损失调查与统计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提出了黄河下游滩区玉米、大豆、花生、林地与房屋等洪水淹没水深与淹没损失的关系函数,构建了黄河下游滩区洪水淹没损失评估体系.在对黄河下游东坝头一高村段滩区\"82.8\"洪水过程概化的基础上,基于构建的数字地形与地理属性信息数据库,对8000m~3/s、14000m~3/s量级洪水滩区演进进行了模拟与淹没影响预测,提出了滩区洪水淹没损失率分布图.结果表明滩区农林作物与房屋等淹没损失在同一淹没历时的情况下,随洪峰流量、淹没水深的增大而增大;淹没损失一般在洪峰时刻最大,低秆作物的淹没损失比高秆作物的大.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耕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南海区盐步为研究区域,采用GIS技术与方法,对其耕地动态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87~2003年间耕地变化是盐步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耕地年变化率达到4.50%,各村委会耕地面积变化存在差异;耕地主要转化为园地、独立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占耕地变化面积的70.82%;耕地内部三级类型的相互转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灌溉水田向菜地进行转化;耕地景观格局变化明显,斑块数量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急剧减少,耕地并4用不断破碎化,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耕地在研究区的地位不断下降;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仍将呈减少趋势,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分别比2003年减少1.89和3.11个百分点。图3,表6,参11。 相似文献
13.
为更加公平的在流域各地区分配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成本, 以及调动上游地区对流域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本文在假设流域各地区有合作博弈的基础上, 给出基于DEA合作博弈模型的流域生态补偿额分摊方案. 考虑到合作博弈经典Shapley值解的局限性, 本文利用梯形模糊数确定各地区权重的方法对Shapley值解进行改进. 将此生态补偿额分摊方案应用于新安江流域,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摊方案不仅使各地区有较高投资生态保护的驱动力, 而且在考虑到各地区水源效益的同时, 还结合了流域中水源及其效益等指标的重要性, 更具公平合理性, 同时为其它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额分摊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首次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最南端的BY7-1-1井中发现的晚始新世和早,中浙新世浮游有孔虫石化石组合,认为恩平组的地质时代为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最低海相层位至少可以亿溯到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16.
尹树斌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29(4):93-96
洪涝灾害是孕灾环境、灾害性洪水和承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阐述流域孕灾环境的基础上,用近数十年的水情、灾情资料,分析了湘水流域的灾害性洪水及洪涝灾情,以揭示洪涝灾害形成与发展的机制,为流域洪涝灾预测预报及防洪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湘江长沙段浮游植物区系组成及水质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指示生物方法,通过调查湘江长沙段浮游植物区系组成,并结合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分析,对湘江长沙段水质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湘江长沙段3个样点的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3属61种.浮游植物在区系组成上以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裸藻(Euglenophyta)3个门为主,优势种类主要有硅藻门的直链藻(Melosira)、菱形藻(Nitzschia)和小环藻(Cyclotella),绿藻门的衣藻(Chamydo-monas),裸藻门的绿色裸藻(Euglena)等.所有采样点的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均超过富营养化指标.指示生物评价方面,藻商评价结果显示湘江整体上属富营养型;污染程度分带评价显示湘江长沙段整体达到α-中污和β-中污水平.此外在湘江各样点鉴定出多种耐有机污染和耐重金属污染藻类,显示江水受到有机物,很可能也受到重金属镉、锌和铜等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指示生物方法来评价湘江水质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