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4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肖干田先生的长篇小说《平静的岁月》写得朴实感人,故事娓娓耐读,人物性格突出,燃起了读者心中爱恨交加的烈火,在新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人的出路、民族的出路、国家的出路。作品告诉我们人只要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正视人生路上的所有困难和挫折就能迈向成功。文章从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思考出发,通过对"文革"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以及"文革"期间人们复杂多变关系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文革"背景下扭曲的人性,突出了文章主题——磨砺。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后,由于政府的提倡,进步人士的倡导,物质文明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及人们观念的变更,江苏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风俗的变迁有其时代进步的意义,反过来,又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保存和发扬了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13.
伦理道德的现代化,是五四新文化“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伦理革命的形成原因,人们往往归因于新文化运动,这是不够全面的。新道德的出现更是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后新的社会制度和生活的历史要求,这是五四新道德生成的直接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宏志 《中州大学学报》2011,28(2):53-55,66
文革文学中经常涉及到的一个意识形态化理念是"反对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其涉及到的实际的政治斗争也多是围绕打倒"走资派"而展开,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显然是一个矛盾。考察这些小说文本,我们发现,对"走资派"的打倒实际蕴含了当时政府鲜明的反西方立场,同时,它也是当时社会劣势成员怨恨情绪的表达和争夺社会权力时依据的意识形态符号。  相似文献   
15.
"教育大革命"由于没有顾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影响,提出了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并急于进行尝试和探索,被教育史界认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反面教材.但其改革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对今天的高等教育发展仍具有相应的借鉴意义,而其中的失误,也为今天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传统史学以文献利用为主 ,口述方法的运用 ,对包括知青史在内的当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补史、证史 ,可以改变极少数人垄断话语权的状况 ,从而深化对历史的认知。但口述也包含各种不真实成分。除了遗忘造成的失忆 ,选择性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办法是使口述方法与文献方法相得益彰 ,以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7.
黎欢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1):68-72
食指(郭路生)的诗歌在革时期以手抄本的形式秘密流传。他的诗作以其个人情怀的渲染对个性缺失的学模式进行了“变格”,显示着人性与艺术的觉醒和探索。同时,食指在创作立场、心态上的矛盾也展示了一体化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精神矛盾。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From 1797 to 1801 a controversy played out on the pages of the Medical Repository, the first scientific journal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its centre was the well-known feud between the followers of Antoine Lavoisier and Joseph Priestley, the lone supporter of the phlogiston model. The American debate, however, had more than two sides. The Americans chemists, Samuel Latham Mitchill and Benjamin Woodhouse, who rushed to support Priestley did not defend his scientific views. Rather, as citizens of a republic, they defended his right to have them. They also castigated the assertions of the “French chemists,” whose claims that the new chemistry obviated debate seemed unsettlingly similar to the dictatorial ambitions of the French state. Using the Medical Repository, Mitchill and Woodhouse sought a compromise that validated the new chemistry, but united it with a more egalitarian form of discourse. The desired balance eluded them. Priestley proved too stubborn, and as the French Revolution descended into dictatorship and war, Mitchill and Woodhouse came more to realize that truly prising French chemistry from the culture of the revolutionary era. The episode left Mitchill and Woodhouse disillusioned with chemistry and hoping to redirect scientific enthusiasm to more pious ends.  相似文献   
19.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最高浪潮,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标志。以蒋翊武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艰苦努力,使武昌起义的成功具有了客观必然性。蒋翊武在武昌首义中起到了领袖的作用。回顾辛亥革命,不能忘记重笔渲染武昌起义,在突出宣传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领袖的同时应当充分肯定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以其磅礴的气势和高昂的斗志,铸就了广为赞颂的辛亥精神。而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演进,又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凝铸成更具时代内涵的民国精神。正是这一时代精神,不仅拓展了辛亥革命更为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深层意蕴,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又紧握时代脉搏,将凸显时代内涵的民国精神继续拓展提升,进而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更为巨大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