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张燮为漳州明代著名学者,所著的<东西洋考>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张燮的生平和著作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漳州明代月港的兴盛.  相似文献   
32.
<舞台姐妹>是谢晋"最动感情"的一部影片.从故乡戏曲到民族征象,"越剧"以其动人的情感力量和精巧的结构方式,成为<舞台姐妹>的影音载体与精神内核,并散发出永不消磨的美丽与魅力;当然,由于政治因素的干预,影片中的"小舞台"与"大舞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概念化地图解政策的嫌疑,但对哲理性的寻求,使谢晋及其<舞台姐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个人,也超越了时代;而从感情之"变"到命运之"变",<舞台姐妹>中的"姐妹",蕴涵着更加丰富复杂的信息,使影片成就为一部中国电影史上常看常新的经典.<舞台姐妹>的生成机制及其历史命运,不仅是其导演生涯声情并茂、跌宕起伏的篇章,而且是中国电影史风云变幻、令人深思的传奇.  相似文献   
33.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使用了"江山之助"一词,第一次提出了文学批评中的地理环境论.刘勰认为,山林皋壤是影响诗人创作的重要因素,可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这一理论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时代的、理论的和实践的前提和条件.刘勰的论述非常简略,但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4.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总结前人对"言"、"象"、"意"关系的哲学讨论和文学艺术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了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意象"观点。刘勰的"意象"观不仅丰富了前人"意象"理论的内涵,也开了魏晋南北朝讨论"意境"理论的先河,并为促进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5.
袁燮文艺观的形成源于其心学思想。在文艺审美旨趣上,他推崇浑然天成之美境。为达到此种境界,袁燮提出“有契于心”的创作理念,并延伸出书以传心与画以写心的艺术命题。而且“有契于心”也是袁燮的鉴赏理念,他认为观者之于书画重点应在体悟省察作者之道心,从而使自己之本心有所感发。因此,他十分重视文艺创作主体之心性修养,认为这是使文艺作品“有契于心”的根源,也是诗书画是否具有宝藏价值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6.
引经据典是李善注的最大特点,与五臣注比较,被认为没有“释义“,《六臣注文选》“善曰言“有数百处,这些注是李善表现自己见解的阐述。李善注解释的内容与五臣注解释的内容有关系,以《六臣注文选》卷二十二谢灵运作品的解释为中心,研讨两者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37.
玄学是正始年间流行起来的一种学术思潮。玄言诗和玄学并不是同步发展的。西晋玄学家追慕清谈风度,不重著述。东晋偏安江左,朝野苦闷,力追精神解脱,故玄风大畅。玄学与文学多方位交互渗透,最直接的结果便是成熟玄言诗的产生。东晋后期至刘宋时勃兴的山水诗和田园诗逐渐取代玄言诗。玄学在南朝仍余脉不断,直至隋灭陈后,南北重新统一才告平息。玄言诗和玄学一前一后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8.
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军事文书,刘勰在《文心雕龙.檄移篇》中对其起源、文体特征等,都做了归纳和阐述。具体说来,檄文的功用是声讨罪责,晓谕臣民;风格是先声夺人,威震雷电。它书于木简,简短精要;颇具号召性和煽动性;也具有公开性和传播性等特点。此外,檄文对后代影响久远,名家辈出,名作纷呈。  相似文献   
39.
有关谢榛生平的资料比较少,关于其卒年的探究尚无定论,对相关史料记载应该持通达态度,不应轻易否定。谢榛卒于1576年初的观点是有依据的;而其年龄超过八十岁的观点还有待商榷,不应视为定论。崔建利同志关于谢榛卒年的商榷文章观点是不够客观的。  相似文献   
40.
《歇马山庄》里的三个年轻人——月月、小青和买子,以他们平凡的人生片断演绎了一段平凡的故事。然而作者希望向我们展示的,绝对不是他们的生存状态,而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三个年轻人对于人生对于未来的追求和期盼以及面对突如其来的命运的迷惘和不知所措,都实实在在地凸现在我们面前:月月在经受了肉体上的折磨和心理上的煎熬后勇敢地面对自我;小青在自我命运的设计中一再失落:买子通过和三个女人一波三折的交往经历终于认清自我。三个年轻人是否还会在自我寻找中再度迷失?在迷失中寻找,在寻找中迷失,也许这才是小说带给我们的哲理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