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吴氏长沙国创造了马王堆文明.它的特点有:汉初农业与家庭纺织业相结合是马王堆文明的基础;维护刘氏封建王朝是马王堆文明的大目标;推行"黄老之学"是马王堆文明的统帅.之所以会有这些特点,是因为有长沙国政权的组织、湘中河谷平原的优越条件、楚文明的深厚底蕴及斗争形势使然.  相似文献   
22.
“格物致知”是朱熹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历来研究者们对之训解颇多。上世纪30年代,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对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下卷)的评论中,从为学方法论角度,质疑朱熹的“格物致知补传”思想之合理性。而实则朱熹的“格物致知”说本身是与其理学本体论相呼应的,其所要格之“物”主要是“日用问应事处”,即是人伦日用之事物;致知之“知”主要是对“至善”之所在的认识,即是明乎先天已存在于己的儒家的道德之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工夫最终所要达到目标仍是为人寻到先天存在的道德伦理价值.以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准则。从而认识论工夫与修养工夫两者在目标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3.
张鹏 《洛阳大学学报》2007,22(1):98-100
从"泥泥狗"造型、色彩和纹饰特点等方面分析了被称为华夏文明的"活化石"、"真图腾"的"泥泥狗",认为其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化美,而且还是远古人类繁衍崇拜的物化和象征.  相似文献   
24.
冷维娟 《科技信息》2010,(33):I0007-I0008
长期以来人们对“西安美术”历史的关注,首先是汉唐之辉煌,其次是20世纪中期掘起的“长安画派”以及延安时期和建国后的美术。从唐以后到长安画派之前千余年的跨度,其间的书画在陕西文化史、美术史上都少有记载。有如此之丰厚文化传统的地域为什么在书史上记载甚少.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二十世纪上半叶西安地区美术活动的疏理与回顾,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长安画派之前西安所接受到的传统文化脉络和长安画派背后文化艺术传统的丰厚性,重新勾勒出西安清末至解放前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25.
回顾书院讲学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情况,据以说明书院与儒学的互动关系。继而根据宋明儒学在书院讲学上的卓越表现,勾勒了书院教育的特质,指出其人文化成的育才功能,在今日仍有匡翼学校之不逮的作用。于是提出现代书院讲学的基本构想,期能引发有心人士共鸣,成为浙江儒学学会规划工作时的考虑重点。  相似文献   
26.
西安鼓乐(长安古乐)是脱胎于唐代燕乐并多方面继承唐宋音乐传统,在发展中不断吸收元明清历代音乐艺术及各地民间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至今仍存活在我国民间的以成套乐器再现千年古乐曲的传统音乐形式。作为历史悠久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安鼓乐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与其历史以来生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从西安鼓乐生存的自然环境、历史环境、文化环境、音乐环境等几个方面探讨西安鼓乐生存环境,对于消费时代语境下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活动所面临的新的现实问题,从理论研究与现实保护的视域继续传承西安鼓乐,以期实现西安鼓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新城市主义对西安老城保护与更新的启示。在分析新城市主义中人居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西安老城改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西安老城的改造应使新城市主义结合西安人文、历史的思想,创造新的、符合西安传统文化环境的理想人居模式。  相似文献   
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刻的战略视野,把创新、科技、文化放在国家、民族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围绕创新、科技、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阐释。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表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即文化和科技创新是一种耦合创新、系统创新、全面创新,可以激发创新领域其他方面的创新;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科技的创新也能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在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适应协调、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和科技创新的作用尤为显明;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可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相协调,挖掘出、弘扬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感召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29.
从宋代义利之辩谈起,叙述叶适对朱熹“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批评。兼及南宋温州商业社会产生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功利学说和重商思想,永嘉学派的功利学说及其重商思想对温州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物理系,为科学教育史研究提供线索和历史佐证。方法文献考证研究法。结果抗战时期的西安临大物理系,南迁汉中后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物理系,9位教授10多名教师先后开设了30多门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以及近世(代)物理、地球物理、物性学、量子力学等物理学前沿课程,编写了理论力学、热学、光学、物性学等10多种讲义,召开了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一、十二届年会西北区分会,开展了原子弹之探讨、纪念伟大科学家牛顿等多个科学专题报告会,9年共培养85名毕业生的教学成就。结论国立西北联大物理系形成了初等、预科、本科的物理学教育体系,也形成了师资队伍、专业系科、物理学会及社团等制度化建设,其将欧美前沿物理学引入西北,为战后西北地区高等和初等物理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