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4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1100篇
系统科学   544篇
丛书文集   460篇
教育与普及   1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现状及发展   152篇
综合类   1498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811篇
  2011年   898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782篇
  2008年   697篇
  2007年   947篇
  2006年   803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616篇
  2003年   612篇
  2002年   548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384篇
  1998年   328篇
  1997年   367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298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274篇
  1992年   292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244篇
  1989年   218篇
  1988年   167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1.
研究了耗散准模腔场与激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特性 ,给出了当腔场初始处于真空态而激子处于真空态与粒子数态大于 2的叠加态时的腔场与激子能量交换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 ,激子和腔场可以呈现亚泊松分布状态 ,激子与腔场之间的关联是经典的 ,不存在Cauchy Schwartz不等式的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42.
颗粒物质中熵力和组态熵的共振吸收力学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研制的切变波共振吸收力学谱仪测量了颗粒物质(种子、不锈钢珠)的共振吸收力学谱,发现系统的共振频率具有明显的切位移振幅效应,同时颗粒物质存在特征共振吸收峰。从这些结果,可以算出颗粒物质的熵力及熵能级差。  相似文献   
43.
对比 Amberlite XAD-4与两种新型吸附树脂 NK和新 H对对甲苯胺的静态吸附行为 ,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并讨论吸附热力学性质 .两种新型吸附树脂对对甲苯胺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 Amberlite XAD-4 ,微孔作用机制及表面部分极性起决定作用 .吸附焓变 ΔH<0表明吸附为放热过程 ,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 .对吸附焓变和自由能变的讨论同时表明树脂对对甲苯胺的吸附为多层物理吸附过程 .吸附熵变 ΔS表明吸附树脂表面的不均匀性和吸附质分子在树脂表面的分布及其局域运动与吸附有密切关系 .  相似文献   
44.
45.
46.
47.
多变量系统最小能量终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义逆矩阵的理论和Bellman最优性原理为基础,给出了MIMO系统的状态反馈型的闭型解,对最优终端控制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详细研究,且通过具有零初始状态的线性定常系统的研究,导出了终端控制误差和控制能量与控制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偶联剂修饰纳米磁性粒子红外光谱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三氯化铁水溶液作前驱体,采用部分还原沉淀法,通过控制一些影响反应的参数,制备纳米磁性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es),并分别用Z-6020,Z-6030和Z-6040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利用红外光谱、古埃磁天平、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MNPs的表面包覆官能团、磁化率、稳定性等进行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选用不同的偶联剂修饰MNPs,可以在其表面包覆各种活性的有机基团,除都含有大量-OH之外,用Z-6020修饰的MNPs还含有-NH2和-NH;用Z-6030修饰的,还含有-C-O和-C-C;用Z-6040修饰的,还含有-C-O,-C-O-C和-C-OH.同时,用Z-6020修饰的MNPs磁化率最高,稳定性较差;用Z-6040的,磁化率次之,稳定性最好;用Z-6030的,磁化率最低,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49.
用解析法对双势阱分子的自发隧道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粒子的自发隧道效应周期与能级裂距成反比关系,从而对隧道效应对双势阱分子激发态的稳定性贡献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相似文献   
50.
地下含水层热储井位置选择和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含水层热储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问题,寻找适合热储用的含水层和合理布置热储井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综合考虑含水层的地质结构特征,适合热储的含水层应该是承压含水层,热储应该采用同层方式.单个热储井的影响半径可以通过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求得.合理布置热储井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有效抵消原有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渗流系数不一致的影响.利用井之间的渗流耦合作用,在热储井之间布置调节井,主动控制热储水的波及范围,可以实现热储井布置的相对"紧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