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99篇
系统科学   54篇
丛书文集   80篇
教育与普及   6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0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4964篇
自然研究   1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As the third summary report of ODP Leg 184 to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the SCS basin. A multi-proxy approach, involving geochemistry, micropale-ontology, pollen and other analyses, was adopte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a series of paleo-climate events especially at 8, 3.2, 2.2 and 0.4 Ma. The new record indicates similar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st and South Asian monsoons, with an enhanced winter monsoon over East Asia being the major difference. The rich spectrums of monsoon variability from the southern SCS also reveal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low latitude ocean. Evidence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SCS includes the hemipelagic Oligocene sediments, implying the existence of deep water environments during the early seafloor spreading stage of the SCS basin. The four major unconformities and some remarkabl ediagenetic features in upper Oligocene deposits indicate the strongest tectonic events in the region. From a careful comparison of lithologies and sedimentation rates,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minent differences i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CS were established only by ~3 Ma.  相似文献   
62.
南海海底特征、资源区位与疆界断续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南海海底的成因与地形特征 ,并通过建立和分析南海海底数字地形模型 ,将南海的海底分为中央的深海盆地、两侧的阶梯状大陆坡、以及周边亚洲大陆延伸的大陆架 3个地貌单元 .再据 194 7年“南海诸岛位置图”精确计算出二战后依据波茨坦公告为国际认可的断续线疆界的经纬度坐标 ,阐述了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历史延续性 .最后 ,论述了南海区位与资源的优势 ,论证了其海域具体位置与巨大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 .  相似文献   
63.
从中国化妆品工业发展史、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化妆品工业的进程。同时阐述了中国化妆品工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以及中国化妆品工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中国化妆品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4.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国际物流现状和中国物流的差距;讨论了这些差距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认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改造。  相似文献   
65.
中国道德价值观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概括出道德价值观研究的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价值观的内涵。2、道德价值观的研究范围:道德价值观结构研究;道德价值观内容研究;道德价值观形式研究;道德价值观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6.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恶草。它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亚洲热带,是新大陆众多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中传播至旧大陆的惟一物种,并与旧大陆的假泽兰M.cordata(Burm.f.) Robinson共存。薇甘菊在旧大陆的最早记录是1884年采自香港动植物公园,而非1907年采于斐济。它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由原产地引种栽培于香港动植物公园,并于1919在该园附近发现逸生的薇甘菊。20世纪50--60年代,薇甘菊在香港地区蔓延开来。1984年在广东深圳银湖地区发现逸生的薇甘菊,80年代末到90年代已蔓延至广东沿海地区,目前蔓延趋势不减。薇甘菊在中国的传播始于香港,源于原产地中、南美洲,而广东地区的薇甘菊传播无疑地是源于香港。而目前薇甘菊在中国香港和广东境内南亚热带地区的迅速蔓延或许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67.
东海中华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中华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该种的年平均渔获率为524g/h,以春季较高(839g/h),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其分布海域主要在20~60m水深,即在沿岸低盐水和外海高盐水交汇的混合海区,适温范围10~25℃。适盐范围30~34。繁殖期6~10月,盛期8~10月,9月至翌年1月相继出现30~40mm的小虾,并逐月长大加入捕捞群体,成为翌年新的捕捞对象。为合理利用该资源,建议12月至翌年2月,在小虾出现高峰期时,加强保护措施,增加补充群体的资源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8.
simELFN:提高Ad hoc网络TCP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TCP把Adhoc网络中的移动丢包也解释为网络发生了拥塞,从而启动拥塞控制。造成TCP性能的下降。simELFN技术利用中间节点的反馈信息并结合路由协议自身的特性,能区分丢包的本质原因,并且能避免其他反馈方法所面临的多个重复确认问题。经过分析和仿真表明simELFN能够有效地提高TCP性能。  相似文献   
69.
具时滞的细胞神经网络的全局稳定性的新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判定具有时滞的细胞神经网络渐近稳定性的一条新定理,可以证明,该定理的结论使得直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全局渐近稳定性定理或推论均为其特例,并且证明简单,条件判定也较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70.
我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现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指出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