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18篇
系统科学   40篇
丛书文集   56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4129篇
自然研究   1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天山库米什盆地形成演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南天山库米什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基底形成演化及南天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史综合论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南天山库米什盆地的性质及其构造演化史。指出库米什盆地实际是两期的两个原形盆地在平面上拼合、剖面上叠置形成的复合盆地,即库米什盆地是由中生代的一继承性复式向斜所控制的山间凹陷盆地与新生代与断层活动有关的陆内挤压凹陷盆地复合而成。  相似文献   
992.
谭兴华  李红举 《河南科学》1996,14(4):423-427
通过对河南省新三义寨引黄工程1994年4月试通水以来,渠道边坡坍塌现象的分析和找出子渠道坍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供引黄灌区渠道设计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三峡工程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重地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三峡水库的温度效应,在本模式中,我们系统地考虑了许多有效的因素,如水陆间反射率的差异、温度、水体对太阳辐射的透射作用、水体的湍流混合、地面和水面的能量平衡及土壤热传导方程等。结果是:水库水体白天有降温效应,夜间有升温效应,这种效应晴天大于阴天;夏季白天的降温效应大于夜间的夜升温效应,冬季则相反,此外,也简略地讨论了三峡水库对湖南洞庭湖区防洪和气候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994.
贵州施秉潕阳河藻类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采自贵州施秉阳河国家级风景区水域的藻类植物,经初步鉴定计有8门30科73属173种(包括变种).其主要群落可以区分为:Ⅰ.浮游藻类群落.包括(1)贫营养型硅藻群落,(2)贫营养到鼓藻──甲藻群落,(3)中富营养型硅藻──盘星藻群落,Ⅱ.附生藻类群落.包括(1)水绵──鞘丝藻群落,(2)水绵──转板藻群落,(3)桥弯藻群落,(4)刚毛藻群落,(5)微孢绿胶藻群落,(6)念珠藻群落,(7)串珠藻群落.风景区水域内藻类种类丰富,Shannon—weaver指数为3.07,指示水质清洁.  相似文献   
995.
辽河盆地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辽河盆地构造运动的主要规律:构造活动特征是地壳运动活跃,沉降中心有规律地迁移,深大断裂具有控制作用,构造运动具有旋回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96.
997.
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引入灰色系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聚类理论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建立了灰色系统数学模型.定量分区评价考虑了介质结构、活动断裂、地震、工程地质等因素,共7个指标,采用模型运算,将本区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及次不稳定3个区和8个亚区.控制区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断裂的活动性和断块运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8.
根据26口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的薄片分析,再结合研究区石炭系沉积古地貌特征及其他地质资料,提出四川盆地川东石炭系应属于海湾陆棚环境沉积。通过对储层的电子探针、同位素等特征研究,建立了石炭系的成岩演化模式。大量资料和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储层应为古岩溶白云岩储层,并提出了这类储层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99.
黄河中游的地貌与地文期问题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上起积石峡下至三门峡的黄河中游地区在晚新生代期间发育了一级夷平面、一级剥蚀面和七级河流阶地。夷平面形成于2.4Ma以前的晚第三纪,剥蚀面形成于2.4~1.8Ma B.P的第四纪初期;黄河的七级阶地分别是开始于1300、1100、780、590、140、50、10ka B.P的河流下切形成的,其原因在于构造的脉动式上升。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将每一地貌面形成的时期定义为一个地文期,它与其后因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000.
荷包场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平缓鼻状构造,目前已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获工业气流。该文主要通过岩心及薄片鉴定、扫描电镜以及测井试井等分析手段,重点研究了嘉二段的储集特征,认为其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晶间孔和裂缝,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其中嘉二上段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文章还探讨了嘉二气藏的形成条件,认为嘉二气藏的形成是受沉积成岩作用、古今构造变迁以及区域石膏层发育等地质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