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9篇
系统科学   52篇
丛书文集   75篇
教育与普及   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2649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41.
平行轴旋转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平行轴旋转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热管的冷却段采用无接触热阻的整体针翅制作。实验的充液率范围为10%~25%,热流密度为7×103~5.3×104W/m2、冷却风由热管自身旋转形成,其雷诺数范围为2.3×103~1.2×104。实验结果表明充液量为20%时热管的传热性能最好,其传热能力随转速的增加逐渐增强,加热功率的变化对热管的传热性能影响不大。实验发现,吸液芯对于该型热管的传热性能作用不大。在相同条件下,该平行轴旋转热管的传热性能可达到同心轴旋转热管的1.5倍。  相似文献   
942.
通过AutoCAD的超链接功能和数据库连接功能,建立了简单实用的“供水管网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许昌市区供水管网竣工资料的计算机动态管理,并对该系统的基本功能、实现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经使用认为:许昌市区“供水管网管理系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943.
软管在深海采矿系统中是连接中继舱和集矿机的输送枢钮.在海洋工程领域,计算软管流体阻力采用莫里逊公式,其中阻力系数是双参数迎角和雷诺数的函数.用相似性原理进行风洞试验,测量了法向和切向阻力系数随迎角和雷诺数的变化关系.根据二元拉格朗日抛物线插值方法,计算得到软管移动过程中任意空间姿态时的阻力系数及相应的流体阻力.同时通过支座位移非线性迭代法结合空间梁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加Newton-Raphson荷载增量法计算了软管空间形态随集矿机移动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44.
鉴于信号提取位置的不确定性,研究了信号提取位置对损伤识别的影响.对管道进行数值模拟,提取前两阶径向和切向位移模态.对轴向节点的径向位移模态进行小波变换,小波系数的模极大值反映了损伤的轴向位置;继续对环向节点的切向模态进行小波变换,通过模极大值来识别环向损伤位置;最后讨论了轴向损伤处节点径向位移的小波系数模极大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步法可以有效识别损伤位置,轴向位置不含损伤时位移模态的小波系数能显示损伤的轴向位置但小波系数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945.
设计建立了一套以水为工质的分离式热管系统实验台,系统冷凝端采用水冷套管式换热器.在此实验台基础上研究了不抽真空、有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于分离式热管的凝结放热问题,测定了在不同的入口蒸汽温度、循环蒸汽流量、冷却水进口温度及流量条件下混合气体在圆管内凝结换热的情况,分析了这些参数对换热过程的影响.同时,还对套管内含高分压不凝性气体——空气——的水蒸汽凝结换热物理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模型中除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界面控制方程外,还增加了流动扩散和凝结控制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蒸汽放热量与实验测定值基本吻合,偏差在8%~15%之间.  相似文献   
946.
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其时空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岗山1999年、2004年2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区域水量平衡法和土壤蓄水功能评估了该地区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4年的大岗山森林水源涵养量为1401.10×104m3.a-1,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5913.81 m3.a-1hm2;1999年~2004年,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年水源涵养量提高了3.9%,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提高了2.9%;森林生态系统年水源涵养量竹林最高,马尾松林最低,其贡献率分别为37.8%和1.8%,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硬叶林最高,杉木林最低;高丘和位于中坡位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率最高,低山和山谷的贡献率最低;陡坡的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率最高,缓坡的贡献率最小,中龄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率最大,过熟林的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947.
采用Ansys®通用分析软件对硬聚氯乙烯(UPVC)三通管的挤胀成型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优化。通过模拟获得了三通管挤胀成型过程中的主要失效形式。采用单步循环法模拟了不同过渡圆角情况下三通管的成型过程,确定了合理的设计域,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子问题逼近法和一阶优化法获得了对于不同过渡圆角情况下三通管优化的设计参数组合。在模拟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台成功地实现了UPVC三通管的挤胀成型。实验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挤胀成型方法对于一些特定类型制品的成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与回归分析的水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缩写ANN)在预测中出现的异常值现象,采用了回归分析模型得到的预测区间来控制异常值现象的方法.并且应用在黄河三门峡河段的水质预测中,氨氮通量预测的ANN模型控制前平均精度仅有50.05%,控制后该月的相对精度为90.08%,平均精度达到80.79%,整体预测精度明显提高.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预测也有类似情况.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于消除ANN模型预测中出现的异常值现象是较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949.
Delphi中Windows管道技术的实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ndows中的管道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程序间的数据共享.本文基于编程软件Delphi介绍并实现了Windows中的管道技术,并将这种技术用于实现Dos程序的可视化.首先,介绍了管道技术及Windows中与其相关的一些API函数和数据结构;其次,详细讲解了在Delphi中如何实现管道技术;最后,给出编程范例.  相似文献   
950.
Worldwide, several regions suffer from water scarcity and contamination. The infiltration and subsurface storage of rain and river water can reduce water stress. Artificial groundwater recharge, possibly combined with bank filtration, plant puri- fication and/or the use of subsurface dams and artificial aquifers, is especially advantageous in areas where layers of gravel and sand exist below the earth's surface. Artificial infiltration of surface water into the uppermost aquifer ha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dvantages. The contamination of infiltrated river water will be reduced by natural attenuation. Clay minerals, iron hydroxide and humic matter as well as microorganisms located in the subsurface have high decontamination capacities. By this, a final water treatment, if necessary, becomes much easier and cheaper. The quantitative effect concerns the seasonally changing river discharge that influences the possibility of water extraction for drinking water purposes. Such changes can be equalised by seasonally adapted infiltration/extraction of water in/out of the aquifer according to the river discharge and the water need. This method enables a continuous water supply over the whole year. Generally, artificially recharged groundwater is better protected against pollution than surface water, and the delimitation of water protection zones makes it even more sa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