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9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物质运动在量上的守恒和在质上的转化是自然界的一条基本法则。我国科学史界近年来发表的一些论著认为,明末王夫之已明确认识到物质运动的不灭性和相互转化的道理。该文分析有关资料后认为,学术界得出这一结论,是由于对王夫之物质不灭理论误解的结果,从其有关论述中无法得出其已具有运动不灭及相互转化思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2.
鸦片战争前夕,面对银责钱贱的现实,思想界、舆论界掀起了一场货币思想的争论,王鎏的货币思想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钱币刍言》是王鎏阐述其货币思想的代表作,其货币思想的核心是行钞论思想。可是王鎏的行钞论多带有偏激之处,使其思想颇受争议。王鎏的行钞思想产生既有当时客观的现实背景,同时也受到了家庭及前人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23.
以多重证据法发掘神话背后的历史信息,探考西王母神话中两大要素与华夏史前文化大传统的渊源关系,即女神崇拜和美玉崇拜(拜物教),还原欧亚大陆史前“女神文明”大背景,解析夏商周三代以来地域文化兴衰更替的线索,说明玉山与玉胜形象发生的考古实物原型,揭示后起的儒家河图洛书新神话系统如何继承和改造美玉崇拜、排斥和遮蔽女神崇拜,使西王母形象被道教接纳和再造,削弱其独立女神的地位,匹配男性神祗东王公或玉皇大帝。  相似文献   
124.
125.
王襞继承了王艮的身本思想,主张以身为本、尊身尊道、保身安身,又进一步发展了王艮的身本思想,提出了人在不屈其志、不辱其身的同时,要事不避难,见危而受等重要观念,这在王艮尊身、保身的思想基础上有了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6.
宁如柏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94-197
《循环日报》创办之初就与香港已有相当实力的报纸竞争,并成功生存和发展下来,这同王韬的苦心经营是分不开的。王韬的经营策略主要包括受众定位明智、重视广告、降低成本、广设订售点、突出宣传特色以及扩大报纸知名度等几个方面。正是凭着颇具创意的经营策略和振聋发聩的言论,王韬和他主持的《循环日报》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27.
王阳明的良知之学是强调主体心灵精神和道德良知之主导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在适应其宣扬良知之学需要的同时,阳明的散文创作,已经在文体功能、体制特征等方面,突破传统文体之既有规范,展现出一种新的散文艺术风貌。这对以文体解散形式突破传统古文之压制和束缚的晚明小品,起了导向和示范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之为晚明小品之滥觞。  相似文献   
128.
“尧后火德”说本是为了证明汉家天子具有君临天下的本钱而炮制出来的,但在西汉末年,此命题为觊觎帝位的王莽所利用,不仅没有起到维护皇权的作用,反而成了瓦解社稷的催化剂。王莽的做法是:按“汉家尧后”说裁制“王氏舜后”说,再按“尧汉火德”说裁制“舜新土德”说,然后以五行相生说为据,制造“火德销尽,土德当代”的舆论,最后在“符命”帮助下,一步一步接近权力顶尖,最后以“受禅”方式篡夺了汉祚。  相似文献   
129.
王朔小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放在社会关系变革、新阶层涌现以及思想文化变迁的“转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才能清晰地展示作品的时代风貌和特殊意义。意识形态的松动、文化选择的多样为另类的王朔小说打造了生存的空间;而世俗力量的显现和膨胀则使迎合大众的王朔小说声名大震。  相似文献   
130.
王小帅是“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以生活在现代都市社会边缘的“飘泊者”和“失语者”为主要表现对象,并以高度纪实化的叙事形态和个人化的视角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对精神价值的消解却是王小帅电影不容忽视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