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6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首开中国现代文学审美化先河。他强调"重文学自己之价值",从而奠立了文学审美自律体系的基石。他对审美独立的伸张就是对自由的呼唤和呵护。他先是用艺术,最后是用生命践行之。其实在审美主义者看来,艺术与生命本来就应该一而二,二而一的。王国维的审美主义思想对于整个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的影响是怎么褒扬都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622.
王逸章句《楚辞》的动因,源于思想上与屈原的趋同性和地域上的认同感。其章句的独特方式体现在:挖掘《楚辞》的儒家思想,及所承继的《诗经》“比兴”手法,肯定屈原思想与《楚辞》价值。王逸在章句时,凸现了汉人“解经”法,不仅力图将《楚辞》纳入经学研究的范畴,还企望将《楚辞》提高到“经学”的地位,同时在思想和情感上体现了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623.
王士稹是清初康熙年间诗坛宗主,《秋柳四首》是其神韵诗的早期代表,在写作技巧方面颇具特色,其中,典故的大量运用即是最突出的一点.而仔细品读这些典故又会发现如下两点:一是典故来源颇有特色,二是典故的运用正是该组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624.
明代七子派“复古而陷伪”是一个历史命题.这一命题经过历时性的层层累加.达到了对七子派复古的丑化和妖魔化效果。这一命题有很大局限性,其弊端主要有三其一、失之于对七子派复古的全面理解,侧重于从文学层面进行过度化概括;其二、失之于对七子派复古的多层面阐发,将七子派视为一个整体,无视主流与末流之别;其三、失之于对七子派复古的动态考察,未从变化的角度把握七子派成员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想,刻意制造七子派与其他文派之争,无视各文学流派之间的交融与传承。王世贞晚年提出“有真我然后有真诗”,有矫正七子派末流之弊的用意。  相似文献   
625.
罗盘,也叫罗经,在中国古代,除了曾用于航海和测量平面外,多为堪舆家(风水先生)作为占卜阴宅(坟地),选择阳宅(房屋)之用。随着现代大规模机器生产的盛行,传统手工艺制品面临考验,而在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生产的手工罗盘却成为沧海遗珠,被奉为罗盘正宗,人称万安罗盘为"徽罗"。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搜索以及对万安罗盘传承人的采访,浅析万安罗盘的审美特色以及艺术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26.
运用弗莱的“向后站”理论审视剖析王安忆的《长恨歌》,指出《长恨歌》世俗素材都是对于宗教精神的暗示。这一暗示揭示儒学的现世快乐追求、基督教的灵魂拯救、佛教的人生超脱都无法让人类安身立命,从而引发对宗教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的疑问。  相似文献   
627.
作为中国最年幼知青的一员,王安忆与知青文学有着注定的不解之缘。王安忆本人是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知青作家群中重要的一员;直接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在其早期创作中占相当的比例;近期创作中,作者又将笔触投注在知青时代的乡村生活上,以对乡村生活不同的观照角度写了一系列短篇,促进了知青文学在商业时代的发展。此外,在她其他题材的创作中,或者以插队的农村为背景,或者小说人物曾经是知青,也都脱不掉与知青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628.
毛泽东《送纵宇一郎东行》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属于不同时代的两首励志送别类诗歌,这两首作品一洗自古送别诗多“销魂”“神伤”之态,雄浑健拔,情景交融,独标高格。  相似文献   
629.
“致良知”的思想是王阳明思想中具有贯穿整体意义的学说,它是在批评程朱的过程中提出的。在这里良知上升到了本体的高度,有了多层次的规定,是是非的标准,德性的本原和意义世界的根据。良知是吾性具足的,致良知的功夫只是去良知所受之蔽。致良知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观念为其出发点和归宿,良知的发用流行是一个有先后远近的向外推行的过程,其中有着总体宇宙关怀和终极人文关切。  相似文献   
630.
1923年秋冬,随着国内国共合作进程的加快,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旅欧支部和以王京岐为代表的旅欧国民党组织,在孙中山和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率先实现了政治合作。国共旅欧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周恩来和王京岐带领广大旅欧国共党员,积极开展国际性反帝活动,坚决回击“国家主义派”和旅欧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分裂行为,确立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他们两人也在共同的革命经历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