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502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维山水田园诗以闲适恬淡、空灵静寂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而这种风格的背后是作者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色与景的和谐、心与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72.
杨万里最初接受的是父亲的教育,14岁时,拜乡先生高守道为师,接下来的第二位老师就是王庭珪。自17岁进拜王庭珪为师以来,杨万里就和王庭珪之间建立了一种越来越密切的师生情谊。在为学、为人、为仕等方面,杨万里所受王庭珪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入仕以后,和王庭珪一直勤相往来,而且“晚复托昏(婚)”,将自己二女许嫁王庭珪两曾孙,两家结为姻亲。在王庭珪去世后三十年来,杨万里一直自称“门人”,师恩永铭于心。  相似文献   
73.
王莽即位后,对匈奴采取一系列错误政策。首先是更改匈奴名号,其次是分封匈奴十五位单于。简牍中不仅记载了这两件事情,而且还补充了非常重要的细节。  相似文献   
74.
王恕是明中叶有宿德重望的大臣。文章采用以传为主、评传结合的方法 ,对其生平事迹作了较详细的述评  相似文献   
75.
"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教育养成的统称.在长期的蒙学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有效地促进了蒙童知识的增长和道德素养的形成.挖掘传统蒙学的主要教育方法,不仅有助于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弘扬,对当今蒙学教育教学实践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其中最典型并且对于我们今天最具启发意义的,当是王阳明在赣南创办的社学,以及他为儿童启蒙教育所作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等指导性、规范性的<社学教条>.  相似文献   
76.
董卓带兵入京,开启了汉末政坛军阀混战、动荡不安的局面。毫无疑问,作为一介残忍暴虐的武夫,他死不足惜,但他对蔡邕的恩遇和重用,却造就了蔡邕的悲剧命运。随着对董卓之死所发出的一声叹息,蔡邕被王允斥为附逆而下狱,最终死于非命。蔡邕之死,历来论者纷纭,观点不一。本文尝试结合汉末的政治环境及蔡邕的人生经历对他所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对蔡邕"从卓被杀"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7.
王安忆是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作家,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女性本体的强烈关注.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和写作功底的加深,王安忆的女性意识呈现出明显的变化.通过对王安忆创作的纵向考察,不难发现在新时期之初,王安忆以"中性"状态进行写作,女性经验被主流话语遮蔽;八十年代中期,其女性主题意识觉醒;九十年代则立足女性自我,超越性别对立,对人的本质和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和质询.每一个阶段都表露出作者对女性本体如何走出困境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78.
清叶叶前后,广西作家蜂起,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颇为值得研究的现象。而在清代广西的作家中,若论文学创作涉及的体裁门类之多、作品数量之大及艺术成就之高,盖当推容县籍的王维新。他在诗、词、曲、赋、文、乐律、志书等方面均有建树,著述颇丰。惜迄今未见有对其遗著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本文对王维新的生平及其文学著作的几个主要体裁作品作简要探讨论述,以期评价确定王维新在清代文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79.
唐代名相、诗人李德裕在党争中失利,于大中三年(公元849年)被贬逐到海南岛,但其具体贬所究在岛上何处,自明代以来,便说法不一,或谓崖州,东谓振州。1962年,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肯定了振州说。笔者认为,振州说是缺乏根据的。  相似文献   
80.
在分析考察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史论的性质和数量的基础上,认为《十七史商榷》是一部著述思想和著述体例存在矛盾的史考类著作。分析了《十七史商榷》中史评产生的原因,并对《十七史商榷》中的史评作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