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5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论李纨妙玉的生存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李纨妙玉是曹雪芹有意加以比较的两个人物形象。她们的可比较性在于,都具有高情卓出、远过时辈的风雅,而现实世界一方面要把她们拉到凡俗的层次,一方面又让她们毁情弃性,扼杀正常的生活欲望,同时还昭示出她们的牺牲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2.
魏晋时期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兰亭序》作为行书艺术的重镇,其优美的内容、多姿的形质与丰富的艺术内涵,在历代"王书热""兰亭热"中无不深深地打动每一位欣赏者的心。探析《兰亭序》书法艺术,必须着眼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及《兰亭序》书法的传承、学习状态,才能把握其学术和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63.
唐前期都市主要是政治性、军事性专制城市,功能较为单一,所以王维诗歌对都市的投入源于政治热望,体现于朝会应制诗和游侠边塞诗,充满了对大唐帝国的热烈礼赞,显现出豪迈明朗的格调。但随着诗人对朝政变幻的体察和自身沉浮的切身体验,政治热情逐渐消退,其对都市的关注也失却了内在的动力,逐渐形成对都市的疏离心态。其诗对都市的疏离除体现于宗教的修持以外,主要体现在源于农耕民族对乡土深情依恋而产生的田园诗中。但是,王维前期诗歌对都市的热烈的情感投入在其田园诗中并非了无痕迹,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古朴厚拙不同,王维的田园诗经历了都市文化精神的陶冶后,更为精致华丽,更具精神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64.
就目前看来,僧安道壹的作品遗迹,主要在公元553—580年间,是中国历史的北齐到北周。直到1995年山东东平洪顶山僧安道壹作品的集中发现,其中包括丰富的题记与确切的纪年,由此兴起了对于僧安道壹作品研究的热潮。作为系列研究,本文将在对于僧安道壹书刊的特有佛名“大空王佛”的涵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僧安道壹通过佛名的书刊方式,体现出独特的佛教思想,以及一个大沙门个体也可以成佛的态度,以期对于僧安道壹的思想观念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5.
汪野亭与邓碧珊是新粉彩文人瓷板画的典型代表,前者主要创作山水瓷板画,后者开了文人鱼藻瓷板画的先河,对文人瓷板画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通过比较汪、邓两人在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的共同追求以及在绘画中对待"形"与"意"的不同侧重,可以看出汪野亭和邓碧珊都高度重视瓷板画的雅致,但对瓷板画的"形"与"意"的侧重不同,显现了绘画上的"以形显神"和"以神统形"两种不同的绘画观念。  相似文献   
166.
北宋时期的熙宁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领导者和实践着,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67.
沈德潜是乾隆朝前期的诗坛领袖,他与同列康熙诗坛六大家的王士禛和赵执信都有交往。赵执信因与王士禛论诗不合,作《谈龙录》攻讦王氏诗学,王、赵之争成为影响清代诗坛的著名事件。沈德潜在评判王、赵之争上明显站在王士禛一边,但他在构建试图取代王士禛神韵说的诗学理论时,也吸收了赵执信《谈龙录》的一些观点。在王、赵之争的诗学背景下,辨析沈德潜与赵执信诗学观念的异同,有助于人们看清清代中期诗学和初期诗学的关联与流变。同时,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是迄今最有影响的清诗选集,然此书于赵执信有定位不准、校勘不精、评注失实之弊,一并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68.
王回考     
王回(1023—1065年),字深父,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人。他与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等人都有交往,与其弟王向、王同并称“三王”。其先辈出自太原,后迁至侯官。其32Y_平葬于颍州(今安徽阜阳),其家遂定居于此。嘉祜二年(1057年),王回进士及第,授卫真县主簿。王回是北宋著名的文人和经学家,著有《丈集》20卷、(《清河崔氏谱》1卷,现都已经佚失,今仅存诗歌25篇,文章2篇。  相似文献   
169.
选择王夫之与金圣叹的诗论思想为比较,是因为二人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两种貌似不同的诗学理论:金圣叹以分解法论诗,强调诗的起承转合的文法;而王夫之则反对格套法式,主张情景交融,即景会心之作。但这两种相对的诗论,实则共同体现了古典诗论的基本精神,即有法与无法的体用不二之说,是乾坤之道在诗学领域中的体现,终而同归于易,二者互参,更可加深对古典诗学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0.
曹雪芹在刻画王熙凤这一人物时,并长仅仅停留在“恶”的一面,而是用摇曳生花之笔,写出了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具有一定的人情味,以及在管理家政方面所表现出的干练、果断的才能、智慧。如此着笔,就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了生活的真实。正因为曹雪芹以细腻婉转而又流畅奔达的笔触层层皴染出凤姐性格的复杂性、深刻性以及独特性,这一艺术形象才骨肉丰满,达到典型化的高度,成为小说之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