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对天地相对尺度的认识上,中国古人传统上认为地的大小可以与天相比拟.但东汉王充通过对在不同地点观察太阳出没时的大小及北极星方位的变化情况的分析,却明确提出了"地小居狭"的主张.王充的论证方法与托勒密是相通的,而思想根源则与其重视量的概念的思想方法有关,但他的观点长期被人们所忽略,未能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2.
张衡候风地动仪功能测试和感震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前半部探讨了张衡地动仪功能测试的背景,并分析了历来主要各家对张衡地动仪的评述。后半部分,对张衡地动仪的感震原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对地面层P、S、R三类地震波循序演变的新认识。此外,还评述了我国近60年某些复原张衡地动仪的论文。从而肯定了张衡作为世界地震仪的最早发明者的崇高地位。又指出:某些人不吃透张衡地动仪设计思路,贸然提出任意增添部件的设想,却以“复原张衡地动仪”为名,发表论文,有损张衡声誉。  相似文献   
23.
文廷式《纯常子枝语》手稿,因汪精卫的过问与重视,历经曲折得以问世。  相似文献   
24.
人格蕴涵与家学渊源——初唐文杰王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勃是初唐文坛转变风气的代表性作家,为初唐四杰之一。其出身名门,幼举神童,但命运坎坷。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通过对王勃其人及创作文化心理的探究,挖掘出其理想人格的潜在内质。这种内质形成于唐初多种因素的整合,其中,家学思想的熏陶成为其最为近接的影响因素,王勃乐观、向上的生命情调也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25.
王贞仪在清代诸多女性作家中较少受到关注,她学识广博,见识深湛,在数学、天文、历法、医学、史学方面,都卓有成绩,在文学创作上亦能自成一家,这些主要体现在她唯一存世的《德风亭集》中,其诗词恣意放达,内敛思深;气势飞动,潇洒不拘;不为藻饰,直抒性灵。  相似文献   
26.
王安忆的创作风格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将王安忆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从"雯雯系列"、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女性文学、城市文学五个主题的变化中,既体现出对潮流的追随,又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她的创作不仅是自我的突破,而且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27.
汪曾祺的平民情结主要体现在他的平民意识上。他自认“平凡”,没有对自我的过高估价。其散文重现世生活的体验,重人性关怀和人情温暖,这就造成了他散文的平民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28.
粤西士人的文学结社体现出其身份自觉,对文学创作活动有很大的促进,粤西女诗人在家族文学集体中的文学创作也有很大的提高,有很多优秀作品。粤西士人的诗、画结合体现出新的艺术趣味,从题画诗可见一斑。有了身份自觉,粤西士人辑集本土人士的文学作品,弘扬粤西文化。粤西士人的文学结社使其在历史的某一阶段引领全国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史上自觉注意和研究“闲暇时间”的第一人。他的休闲思想比如休闲需要、休闲本质、休闲教育等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为中国现代形态休闲学的建立提出了至今还值得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30.
王船山对传统伦理思想的突破与超越主要体现为:在道德起源方面:反对“天道即人道”,提出“道因人生”;在道德进化方面:反对“道德退化论”,提出“道德进化论”;在道德核心价值方面:反对“重义轻利’’与“功利即道义”,提出“义利并重”与“珍生务义”;在道德终极关怀方面:反对“虚无主义和自由主义”,提出“存神尽性,全而生之,全而归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