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历史有多元的声音 ,因此 ,对历史文献的正确解读方法应该是“文本分析的方法”。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有助于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真象。学者为了研究的需要 ,可以自行界定关键词汇的意义 ,并采用多重的田野方式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2.
吴宓和梁实秋作为同门师兄弟,他们的文学思想却有诸多不同之处。吴宓重视"平民文学",强调文学的道德教化作用。梁实秋则倡导"知识贵族主义",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吴宓的文学观是以群体为本位的儒家传统文学观,而梁实秋的文学观则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学观。以二人为代表,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知识分子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他们为沟通中西文化做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3.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语境的变化,吴宓研究越来越显得有讨论的必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吴宓研究逐渐开始,1990年代升温,论文主量逐年增多。吴宓研究显出一定的阶段性特色,主要从与吴宓相关的学派、思想、生平、著作(日记)、文学理论及批评等研究范畴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4.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重要派别——学衡派的领军人物,吴宓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的道德与人格论。在融合了美国白壁德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后,他认为只有在道德的约束下,人的本性才不至于走向欲望的极端,人类才能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物质文明与现代文明才能达到一种和谐状态。概言之,即借助于道德,使人的内在与外在趋于理想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25.
在对明代长椿寺鏒金多宝佛塔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并参考与其有关的史料,对鏒金多宝佛塔的造型及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6.
吴宓对孔子及其学说进行了现代阐释,认为孔教为中华文明的支柱,建设现代新文化必须融汇东西文明的精华。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中国道德理想和人格标准的寄托,他以执两用中为宇宙及人生之正道,以孝为诸德行之本,以克己复礼、行忠恕和守中庸为实行道德的方法。吴宓反对批孔,认为“批林批孔”运动是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无知、误解和歪典,并因此遭受摧残。  相似文献   
27.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她参与并执掌了唐朝的最高统治权。分析了武则天的管理思想,包括农业方面编纂指导农业的书籍、建设农田水利、鼓励屯田和移民垦荒;人才方面求访贤良、量才录用、选用人才不避仇怨、爱护尊重人才;法律方面收揽民心、排挤政敌、推崇个人崇拜;军事方面安慰与讨伐并用、稳定边疆等。武则天的管理思想在今天的管理中仍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28.
李商隐诗歌的比兴特征,除继承并发展传统的“物比”外,又创为“史比”、“仙比”。其“物比”,亦物亦人;“史比”亦古亦今;“仙比”则亦仙亦俗,多有创格,为我国古典诗歌立意造境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其诗艺则多用复辞重言、近离远合、点情染景、翻转反向、时空穿透、以景结情六种技法,从而使诗歌脉络走向更加婉曲,辞句更加隐秀, 为我国近体诗结构艺术之极致。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虎眼万年青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溶剂原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对粗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溶剂原料比20 mL.g-1,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h,提取4次。并通过对有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活性评价粗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得到的粗多糖具有很高抗氧化活性,可以探索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药品或功能食品。  相似文献   
30.
读吴三札     
田弘遇、王紫稼死于何时,《扬州》诗“北去深源有盛名”句所指何人———这是梅村诗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学界聚讼纷纭的文史公案。依据确凿的史料、详密的考辩,提出相应的说法,以供相关文史研究工作者参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