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4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7篇 |
丛书文集 | 17篇 |
教育与普及 | 1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10篇 |
综合类 | 3886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127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194篇 |
2014年 | 254篇 |
2013年 | 205篇 |
2012年 | 295篇 |
2011年 | 235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141篇 |
2007年 | 191篇 |
2006年 | 157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144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种可用于储层参数预测的基于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储层物性参数的展布一直是油藏描述的关键问题和难点。在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结构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遗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权值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用于储层参数的预测。实验表明该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2.
93.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是开发稠油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产能预测模型又是体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成功与否的关键。现阶段的对于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产能的研究中虽然考虑了热对流、界面速度不均匀等情况,但却忽视了不同时间因生产制度不同而导致蒸汽腔扩展速度变化,从而影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产量。因此基于包含热对流和热传导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热交换模型,利用观察井温度法计算蒸汽腔水平扩展速度,并最终建立考虑蒸汽腔扩展速度的SAGD两相流产能预测模型。通过与新疆某油田试验区中A井的生产数据对比,检验该模型所计算得到的产量与实际现场数据一致,同时可以快速准确的预测泄油带温度分布以及蒸汽腔前缘位置;通过对产能预测模型敏感性分析得到较大的表观热扩散系数和对流液密度会提高单位生产井产能,而蒸汽腔水平扩展速度应保持在1×10-2 m·d-1到2×10-2 m·d-1之间,蒸汽腔与水平面夹角在30至60度时生产井产量和采收率最大。该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现场生产紧密结合,为稠油油藏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4.
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非均性强、开发难度大的特点,储集层沉积环境变化快,沉积微相类型多,岩石胶结成分种类多、含量差异大、致密化成岩作用强;孔隙小、喉道窄,储集层渗透率低;气、水两相流动的通道小,渗流阻力大,水、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大,水锁效应明显。特别是水平井压裂液规模大,一般是3 000~5 000 m~3。大量的压裂液在较高的工作压力下进入地层中,进一步加大了水锁伤害程度。通过对致密砂岩储层的伤害实验、理论计算及实际压后特征的统计分析,明确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压裂液侵入时间对压裂水平井水锁伤害的影响,分析了3种不同的水锁伤害类型特征,并提出了降低水锁伤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
目前许多小型水库存在管理设施简陋、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管理单位经济基础薄弱,同时防洪能力不足、工程老化严重等突出问题。根据施工经验,分析了小型水库出险的基本原因,提出了除险加固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6.
97.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其储集空间以溶洞为主,裂缝作为主要的沟通通道,具有网络状油藏的特征。基于管流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水动力学等效模型,通过分析缝洞之间相互关系及油水在缝洞系统中的分布对流动规律的影响,研究流体在裂缝、溶洞介质中的流动特征,揭示储集体内流体的流动规律。根据地质研究成果,构造典型生产井的水动力学等效模型,利用本模拟方法对网络状油藏开采机理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本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8.
鄂西-渝东区石炭系油气成藏影响因素及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鄂西-渝东区近年钻探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的影响因素和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大型古隆起的继承性发育、区域性油气运移和圈闭形成时间早晚的匹配、石炭系储层的发育程度和上覆地层异常高压的存在、有效供气面积的大小,以及断裂的封堵性和渗入水的强度等,是影响油气聚集和保存的主要因素。认为该区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应以开江-梁平古隆起南缘和石柱古隆起为重点。 相似文献
99.
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为例,综合7口取心井岩心、镜下薄片、分析测试以及400口井测井精细解释储层物性等多种资料,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稠油热采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区储层为高孔高渗,平均孔隙度31.25%,平均渗透率1 829.3 md。从微观成因角度,将研究区目的层孔隙结构划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等2大类,同时进一步细分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基质内微孔、解理缝、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特大溶蚀粒间孔、构造缝和溶蚀缝等10种亚类,其中以粒间孔隙和粒间溶孔为主。宏观上,基于精细测井解释资料,绘制了不同单层孔隙结构分布特征图。高孔隙度的区域主要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与水下分流河道主流线部位,指示孔隙度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在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开发方式转换时,应该充分考虑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作用,在保证注汽井和采油井位于孔隙度高值区与的同时,应该尽量使得同一井组位于高孔隙度连片区域,已取得最好的注采对应效果。同时应该适当控制注入压力,防止蒸汽沿着高孔隙度发育条带突进,从而降低波及体积和提高石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0.
由于基底断裂、基底岩性及局部应力环境的差异,柴达木盆地在地史演化中形成了北缘、中部和昆北三大各具特征的断裂构造系统,它们控制了北缘、一里坪—甘森湖、中部区、中南隆起区、英雄岭—茫崖、阿尔金南和昆北共七个成藏特征各不相同的油气区带,各断裂构造系统中的断裂还控制了各区带具体油气藏的形成。中南隆起区是七个油气区带中乞今唯一没有油气藏发现的构造单元,它具有较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战略突破区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