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由于气化焚烧过程NOx 和SO2 产生机理的复杂性,利用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预测存在较大的困难,运用灰色理论及方法建立了固体废弃物气化-焚烧两段处理中NOx 、SO2 排放的灰色预测模型.以灰色理论GM(1,1)和GM(2,1)模型为基础,通过不同工况条件下固体废弃物的实验数据用灰色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模型方程,对所建模型进行了误差检验.计算表明,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比较接近,能够很好地预测固体废弃物气化-焚烧两段处理中NOx 和SO2 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52.
煤气化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的关键技术,气流床气化代表了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综述了国内外先进煤气化技术的新进展及产业化应用,并对煤气化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3.
新鲜生物质热解气化半焦特性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全面地研究新鲜生物质的热解气化过程,对二种新鲜生物质不同热解气化条件下的半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法分别考察了温度和水分对生物质热解气化半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在200℃热解后各种基团量增大,此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各基团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水分的存在有利于-OH、C=O基团脱落或转化。  相似文献   
54.
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前景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于缓解陕西省能源供应和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秸秆利用、发展生物液体燃料、垃圾发电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出现的问题,需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政策和保障措施加以解决,以利于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The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is a kind of typical organic industrial wastewater with hig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ammonia nitrogen, which could not be completely degraded by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ind an effective treatment process. A combination process of catalytic oxidation with noble metal catalysts and aerobic biological fluid-bed packed with the new ultrastructure biological carriers, which was developed by ourselves, was investigated to treat the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The pilot scale test with 0.5 m^3/h influent flow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new combin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luent COD was 84.02 mg/L, ammonia nitrogen was 14.15 mg/L, and total phenol was 0.20 mg/L, which could completely meet the Grade I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GB8978-1996), when the influent average COD was 5 564 mg/L, ammonia nitrogen was 237 mg/L, and total phenol was 1 100 mg/L. The two catalytic reactors could evidently improve the wastewater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 value of BOD5/COD (B/C) increased from 0.23 to 0.413 in the one-stage catalytic reactor and from 0. 273 to 0.421 in two-stage catalytic reactor. The further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luent quality of this new combination process could still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 when the COD loading was 8.65 kg / (m^3· d). Most of aromatic an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ere degraded effectively in this combin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56.
针对装设防火墙导致我国北方生物质气化站存在湿式净化装置冬季防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机套管的余热回收系统.采用商用CFD软件Fluent以及k-ε模型对采暖效果进行非稳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进气口空气流速分别为9 m/s(供暖90 min后),13 m/s(供暖40 min后)满足防冻要求,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同时模拟了进气口空气流速分别为5,9,13 m/s在不同时刻的采暖效果,得出增大风机风量可提高采暖效果、缩短达到防冻要求所需时间以及使得净化间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但风机风量不可无限增加,需要考虑规范对风速的限制以及能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57.
用磷酸三丁酯(TBP)和煤油组成溶剂萃取体系有机相,对煤制气洗涤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了萃取和反萃处理研究.探讨了影响苯酚萃取的因素如废水pH和TBP体积分数,考察了反萃剂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对反萃效果的影响;同时,对萃取和反萃过程中有机相的重复使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的pH=3~6时,一级萃取率可达90%以上,CODCr去除率达到80%以上;二级萃取率达到40%左右,苯酚总的萃取率达到95%以上;当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4%~10%时,反萃率可达80%以上;TBP-煤油有机相可在萃取和反萃的过程中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58.
运用TGA、XRD技术及可燃物含量测定方法,对气流床煤气化生成的粗渣和细渣的矿物组成、可燃物含量及反应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化温度对粗渣的矿物组成有明显影响,对细渣的矿物组成影响甚微,细渣中可燃物含量较粗渣高的原因在于细渣的停留时间较粗渣短;细渣中可燃物与CO2反应的活性较粗渣低,但反应级数高于粗渣;可燃物在渣样中分布不均,其中细渣的可燃物含量随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加,而粗渣中可燃物含量随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59.
我国高层住宅排烟道在并联多个排油烟机且不设总排风机的工况下,尚存在防烟气倒灌能力低的问题。目前,推出一种内置引射诱导器的通风排烟系统,并由国家空调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实地进行空气动力性能检测,证明其防烟气倒灌的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60.
在实验室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中研究了影响福建省永定无烟煤混合气 (水蒸汽 /空气 )催化气化的主要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添加量和气化温度对碳转化率和煤气组成的影响最为显著 .适宜的混合气催化气化条件为复合催化剂浓度 10 %和气化温度 85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