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系统科学   71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3篇
综合类   1457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Hydrogeological experiments provide an important means to understand groundwater seepage and solute transport problems. Basic hydrogeological parame- ters can be obtained for use in assessing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current porous-media research, studies of side-wall flow are in a preliminary and qualitative phase, and lack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Side-wall flow refers to the non-uniform infiltration and solute transport that occurs near the seepage device boundary. Flow dynamics depends on the fluid under the specific hydraulic conditions,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medium permeability, the rough- ness of the side wall, geometric features, and physical chemistry. Such phenomena not only occur in indoor water flows and solute transport, but also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in the field. Side-wall flow has features both in common as well as distinct from preferential flows. In porous-media experiments, once side-wall flow commences, it affects the groundwater flow field and chemistry field, resulting in parameter values deviating from actual value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side-wail flow, a definition of the side-wall flow effect in porous media is given. Three directions of research are identified concern- ing side-wall flow: the mechanism of the side-wall flows effect, the study of its quantitative impact on seepage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and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that need to be taken in hydrogeological experiments to reduce (or prevent) side-wall flow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772.
通过再生水模拟浮选试验和吸附、解吸附试验分析研究了城市再生水中大肠杆菌在浮选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中大肠杆菌能够快速被矿物颗粒吸附,尾矿废水继续回用于浮选流程是安全的,但精矿、中矿、尾矿中吸附了大量的大肠杆菌,在特定暴露水平下会对从业人员构成健康风险;矿物颗粒对大肠杆菌的吸附是影响再生水中大肠杆菌在浮选过程迁移的主要因素;随着大肠杆菌浓度的升高,大肠杆菌衰减率、吸附速率随之下降;矿物颗粒对大肠杆菌的吸附对pH变化敏感,随着pH升高,矿物颗粒对大肠杆菌的吸附呈下降趋势,捕收剂煤油、Pj053和调整剂CaO的加入会明显提高矿物颗粒对大肠杆菌的吸附.  相似文献   
773.
从封闭区域以港口为节点的对外运输系统(以下简称外运系统)的内部运输社会福利最大的角度,研究多港口地区的港口整合问题.首先,分析外运系统的内部运输社会福利最大的经济学原理,提出衡量外运系统的内部运输社会福利的内部成本计算方法;其次,比较不同港口群规模下的内部成本,以确定封闭多港口地区的最适港口群规模.然后,针对多港口地区港口供给过剩的状况,提出港口多期投资和资产闲置的整合方法.最后,以东北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其实质性港口整合问题.研究成果对多港口地区的港口资源整合和协同运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74.
通过对龙门山地区2008年9月和2010年8月发生的大规模的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实地考察,并在详细分析龙门山北段平通河地震前后输沙率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对龙门山地区2008年汶川地震驱动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情况、龙门山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龙门山地区降水空间分布情况作对比分析,获得以下认识:①汶川地震对该区地质灾害的影响将是持续的,震后地质灾害形成的松散物源将以河流为载体,被输送到下游,并对下游水利建设、防洪防涝等产生较大影响;②构造因素(汶川地震)和地形地貌因素为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气候(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则为直接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775.
我国在快速城市化和交通飞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交通引发的环境问题。环境可持续交通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方式, 为交通环境管理提供了可行的方向。作者详细阐述了环境可持续交通的概念、特征、管理对象与目标, 提出了环境可持续交通管理的预测-评价-优化-管理决策的一体化方法体系, 丰富了环境可持续交通的理论与方法,为城市交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6.
分析了京广客运专线可选择的运输组织模式,从客流适应性、线路能力合理利用、运输组织适应性、服务质量、跨线运输的技术条件等方面,比较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确定了适合京广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777.
当非涉密网络向涉密网络导入数据时,如何保证涉密信息不会泄露到非涉密网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据二极管技术通过数据的单向传输来保证涉密网络的安全,但数据的准确传输仍是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一种扰码-冗余传输的方案来实现数据的无反馈稳定传输,并分析了数据稳定传输的概率.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在损失一定有效通信带宽的情况下,能够在完全无反馈的传输系统中,将数据传输的容错率大大降低到工程可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778.
分析城市空间要素、交通空间、交通方式和交通模式的关联性,探讨城市交通问题的综合解决策略,研究伦敦、香港、洛杉矶和库里蒂巴的城市与交通发展模式、经验和各种具体途径,分析在昆明城市发展与交通空间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围绕交通空间进行的昆明城市空间整合的策略与方法,为城市发展和交通改善提供理论、实证和策略上的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779.
通过在器件复合发光区附近插入空穴阻挡层BCP,制备了一种具有非平衡传输性能的荧光染料掺杂型发光二极管,其结构为ITO/CuPc/NPB/NPB:DCM(5wt%)/BCP/Alq3/LiF/Al,并在不同温度和电压下测量了器件的注入电流随外加磁场的变化(即磁电导效应).实验结果表现为:当磁场处在0~40mT时,该非平衡发光器件的磁电导随磁场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即表现为快变的正磁电导效应).这一实验现象与具有相对平衡传输性能的发光器件中所观测到的磁电导效应一致;当磁场大于40mT时,非平衡发光器件的磁电导随磁场的进一步增加表现为缓慢下降(即缓变的负磁电导效应成分),而平衡器件的磁电导则变为继续缓慢增加(即为缓变的正磁电导效应).本文对非平衡传输掺杂型发光器件的体系特征进行了讨论,并基于三重态激子-电荷(T-Q)反应受外加磁场的影响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780.
利用化学溶液沉积技术在LaAlO3(001)单晶基片上外延生长了Bi2Sr2Co2O8热电薄膜并对其激光诱导电压效应进行了研究.热电性能测试表明该外延薄膜的室温电阻率和塞贝克系数均可以和优质单晶样品相比拟.此外,实验发现当用308nm,532nm,1064nm及10.6gm的激光辐照生长在斜切LaAlO3上的Bi2Sr2Co2O8外延薄膜表面时,可以在薄膜中观测到很强的横向开路电压信号.分析认为当入射激光光子能量(308,532和1064nm激光输出)大于Bi2Sr2Co2O8禁带宽度时,在Bi2Sr2Co2O8外延薄膜中观测到的激光诱导横向开路电压信号源于该薄膜热电效应和光电效应的综合贡献;而当入射激光光子能量(10.6μm激光输出)小于Bi2Sr2Co208禁带宽度时,在Bi2Sr2Co2O8外延薄膜中观测到的激光诱导横向开路电压信号主要源于薄膜的热电效应.以上结果表明Bi2Sr2Co2O8热电薄膜不仅在热电器件领域而且在宽波段激光光探测器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