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96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非常重视新西藏的开发。多年来,国家采取了诸如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规划等形式多样的开发模式。当前,西藏已经形成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层次多样、规模不一、前后有序、彼此渗透的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602.
在西藏革吉县赛利普地区测制了多条捷嘎组剖面,详细描述了阿母弄勒捷嘎组剖面,首次将区内捷嘎组细分为两个岩性段,讨论了捷嘎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横向变化规律.在捷嘎组内建立了一个圆笠虫生物组合带和一个腹足类生物组合带,确定捷嘎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特晚期至阿尔布期.认为赛利普地区捷嘎组从早到晚空间上由北向南火山活动趋于强烈,出现了偶发火山碳酸盐台地→间歇火山碳酸盐台地→火山爆发-溢流相的空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03.
堆龙德庆县是近年西藏发展最快较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它在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西藏其他地区借鉴和吸取。文章在具体分析制约西藏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堆龙德庆县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为西藏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04.
研究了西藏南美藜,特别是通过对近两年在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试验示范地中采集来的西藏南美藜籽粒千粒重的研究与鉴定发现:(1)西藏南美藜千粒重跟它自身的颜色、株高、穗高、穗数、秆径高、整株重、籽粒重无关,与有效分枝高度有关;(2)西藏早熟南美藜大型籽粒占的比例多于西藏中、晚熟南美藜,西藏早熟南美藜小型籽粒占的比例少于西藏中、晚熟南美藜,即籽粒的早熟或中、晚熟是影响籽粒千粒重的因素;(3)2012年9月采集的西藏南美藜大型籽粒占的比例多于2011年采集的,2012年9月采集的西藏南美藜小型籽粒占的比例少于2011年采集的,2011年采集的西藏南美藜还出现了比例不小的极小型籽粒,即籽粒收获的年限是影响籽粒千粒重的因素。  相似文献   
605.
司法管辖,是研究清王朝涉藏刑事案件处理时,必须认真考察的问题。在青海藏区,由于生产方式、民族习惯、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涉藏案件的司法管辖权体现出许多民族地方的特点。同时,由于涉藏案件主要涉及藏族与其他民族间的冲突解决,也使得青海藏区司法管辖权分配更为独特。在清王朝对青海藏区的全面施治过程中,在"农牧分治"的总原则下,清王朝结合地方特点,不仅设置了专门的管辖机构,而且在分管区域内,又结合冲突主体、地域、原因等分别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这有效保障了涉藏刑事案件的及时解决,也有利于王朝统治的巩固和藏区的秩序安定。  相似文献   
606.
本研究基于1982~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运用人口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和人口重心等指标,分析了藏东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呈稳定的“西北密集、东南稀疏”态势,人口与主要城镇集中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沿岸河谷和高等级道路两侧;城镇人口重心常年处于巴宜区内,总人口和农村人口重心均自东南向西北方即向巴宜区移动汇集;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渐趋形成“一核、两高、多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不同等级城镇职能缺位、城镇用地扩展受阻严重制约城镇化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支点,特色城镇为依托的3级城镇化发展体系,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将有效推动林芝市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07.
在中国西藏色季拉山苔藓植物野外采集和鉴定的基础上,报道了采自西藏的两种叶状体苔类植物新记录种——叉苔(Metzgeria furcata (L.) Dumort.)和壶苞苔(Blasia pusilla L.),并提供其形态特征描述和显微形态结构照片.这两个物种均为世界广布种,但这次发现提高了其分布的海拔上限,其中叉苔为3 740 m,壶苞苔为3 584 m,为苔类植物生境信息提供了新资料.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农业大学标本室BAU.  相似文献   
608.
根据西藏阿里地区各类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系统用电需求,研究可能的能源电力供应方案;通过对各方案在满足电力系统需求、运行维护、环境保护及经济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提出"调节水库电站+光伏"互补运行的清洁能源利用模式,并对该地区水光互补系统的构成、发电特性、运行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利用调节水库电站与光伏双向互补发电特性有利于并网光伏电能消纳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09.
西藏地处我国西部边境,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也是欠发达地区。西藏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民生和谐、社会稳定、主权完整。城镇化作为协调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在西藏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城镇化过程中,西藏的人口、社会、经济方面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全面完整地评估西藏自治区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镇化质量对于制定西藏接下来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文章采用耦合模型分析了2011-2020年西藏城镇化中“人口-社会-经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虽然在样本期内,“人口-社会-经济”耦合度始终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从耦合协调度来看,西藏 “人口-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度在最高的年份也仅为勉强协调,尚有较大提升空间。进一步研究发现西藏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社会-经济”高耦合度是由于三个系统发展水平过低导致,西藏城镇化水质量较低,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已经开始限制人口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西藏人口、社会、经济关系的理解,为进一步推动西藏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10.
本文以西藏自治区73个区县为研究单元,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人口城镇化系统、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及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人口城镇化水平随时间加速增长,空间格局呈现“中心区县高,东南高、西北低”;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速趋势更加明显,阿里地区发展最迅速,各地级市中心区县发展最优;③整体发展水平落后,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明显升高,正向协调发展迈进。2000年与2015年格局相似,空间分异明显;④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愈发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协调发展具有以拉萨和山南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特征,热点区先向北扩张、后向南缩小,次热点区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性,次冷点区范围缩小,集聚在昌都和林芝东部,冷点区数量增加,集中在藏西北高寒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