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2篇
综合类   3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研究乙酰肝素酶(HPA)含量与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探讨HP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1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乙酰肝素酶、D2-40的表达情况,计算乙酰肝素酶平均光密度值与D2-40阳性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乙酰肝素酶含量与微淋巴管密度间的关系,同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微淋巴管密度和乙酰肝素酶含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微淋巴管密度和乙酰肝素酶含量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P0.01),癌组织乙酰肝素酶含量与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乙酰肝素酶与微淋巴管形成有密切关系,乙酰肝素酶可作为其临床疗效判断和新药研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小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注入碘油与明胶海绵颗粒抗癌药物栓塞化疗(S-TOCE)结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小肝癌30例均接受TOCE治疗,随访2~6年.结果:1,3年生存率分别为近93%,46%,生存>2年的患者主要死于肝外转移,生存<2年的患者主要死于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功能衰竭.结论:TOCE治疗小肝癌必须采用节段性动脉栓塞化疗(S-TOCE)与射频消融术联合应用,其治疗效果好于单纯行S—TOCE或射频消融术治疗.影响小肝癌近期疗效主要因素是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功能衰竭,影响其远期疗效主要因素是肝内肿瘤复发与肝外转移.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8例甲状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癌多数具有边界不规则、不清晰,单发的实性低回声结节,内部微粒状钙化及血流高速高阻等特征性表现。结论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敏感性高,其声像图较具特征。  相似文献   
34.
作者根据两万多例鼻咽活检的镜下所见,简要地概述了鼻咽粘膜上皮的结构和细胞类型,作为病理工作者诊断和研究鼻咽癌的基础.绝大部分鼻咽粘膜上皮属柱状型,它由纤毛柱状细胞、粘液细胞、间介细胞和基底细胞所组成。文章中详细地描述了它们的细胞学和粘液细胞化学.大多数鼻咽粘膜腺体是浆液-粘液腺.文章阐述了它们的结构及其所分泌的粘液物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CT征象评价支气管肺癌侵犯纵隔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97例,对14种(共750个)纵隔结构的CT表现与手术、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记录原发肿瘤与纵隔结构的接触程度,判断该纵隔结构是否扭曲及是否有气管、支气管腔内肿瘤等。结果:以肿瘤与纵隔接触角大于0°(CT分级3~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敏感度为72.5%,阳性预测值为80.6%;以肿瘤与纵隔结构接触角大于90°(CT分级4~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的敏感性为47.5%,阳性预测值为82.6%;以纵隔结构与肿瘤接触角大于180°(CT分级5~6级)为阳性CT征象,病理结果为全部受累,其中结构扭曲占7/40,管腔内肿瘤侵犯占2/40。结论:CT检查对于发现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有重要价值,改进CT扫描技术并制定特定判断标准有助于提高CT对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36.
本文应用石蜡连续切片法,对3例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s)的甲状腺及其甲状旁腺进行了组织观察,发现在甲状腺被膜内、外,甲状旁腺小叶间,以及二种腺体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形态、大小及数量不一的神经节存在。神经节系由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节前、节后纤维组成的实体,节外包有被膜。神经节细胞为长轴突多极神经元,细胞核大而圆、呈空泡状、多偏位存在,核仁明显1~2个。尼氏小体丰富,呈细颗粒状,均匀分布。本文尚对神经节的副交感性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7.
目的:细胞骨架微丝是与肿瘤细胞生长密切相关的因素之一,本文以生物机体腹腔为免疫的微环境,研究化疗药物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食管癌细胞株微丝骨架的影响.方法:利用鬼笔环肽(Phalloidin)及碘化丙碇(Propidium Iodide,PI)标记,以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小鼠腹腔液中食管癌EC109细胞周期的各期细胞内F-actin的变化.结果:诱导肥大细胞(mast cell,MC)迁移入腹腔的同时,迅速升高G0/G1期细胞及降低S期细胞内的F-actin含量,DNA检测结果显示G0/G1期的肿瘤细胞数量迅速增加(p<0.05),S期细胞含量降低;三氧化二砷作用后,食管癌细胞各期的F-actin含量均降低,尤其S期为甚.MC和As2O3共同作用后,食管癌细胞各期的F-actin含量均也减少,但G0/G1期细胞数量却显著增加.结论:在小鼠腹腔微环境中,免疫功能改变(免疫细胞MC的聚集)引起G0/G1期细胞数量迅速升高、S期细胞的数量降低,可能促使EC109细胞G0/G1期向S期跨越的延迟;在此环境中,As2O3也可能通过抑制S期EC109细胞内F-actin的重组来延迟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诱导肥大细胞迁入腹腔的同时加入药物As2O3,其作用主要表现为短期效应,促进了肿瘤细胞内F-actin含量的降低,G0/G1期细胞数量较高,出现短暂的延迟G0/G1期向S期跨越,增强了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因此,以生物机体为研究环境,可能更真实地呈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本实验以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为对象,探讨Rh2对PC-3在体内实验中有无抑制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cl-2在各组之间表达差异.结果 在体内实验中,Rh2对前列腺癌PC-3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Rh2对前列腺癌PC-3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p185蛋白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乳腺癌、乳腺增生患者乳腺组织进行p185蛋白检测.结果 30例乳腺癌组织p185蛋白表达,其中12例阳性,阳性率为40%,26例乳腺增生组织未发现p185蛋白表达.结论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组织p185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组织p185蛋白表达在鉴别乳腺癌和乳腺增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为乳腺癌诊断提供血清学新方法.方法免疫PCR方法检测血清抗p53蛋白抗体,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p53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抗p53蛋白抗体阳性率为39.5%,而非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抗p53蛋白抗体均为阴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抗p53蛋白抗体显著高于非癌患者和正常人(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抗p53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4.2%,明显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组,血清p53抗体测定与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检测血清抗p53蛋白抗体是检测组织p53蛋白理想的替代工具抗p53蛋白抗体可以作为乳腺癌血清学诊断新标志,用于乳腺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