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2篇
综合类   3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31.
采用微吸管实验技术,研究了整合素beta1亚单位(CD29)的单克隆抗体(Anti-CD29)处理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细胞,观察Anti-CD29对细胞与IV型胶原裱衬表面的粘附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对HCC细胞表面整合素beta1亚单位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CC细胞与5μg/mLIV型胶原裱衬表面之间的粘附力为932±134(×10-10N,n=60),加入5μg/mLAnti-CD29粘附力减小到449±119(×10-10N,n=60);加入10μg/mLAnti-CD29时粘附力减小到220±78(×10-10N,n=55);加入20μg/mLAnti-CD29时粘附力减小到222±67(×10-10N,n=65)。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所研究细胞整合素beta1亚单位表达率达95.78%。上述结果表明,整合素beta1亚单位是联系HCC细胞与IV型胶原裱衬表面粘附的重要受体基础。  相似文献   
232.
以硝普钠 ( 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 NO( Nitric oxide)的体外供体 ,以食管癌细胞系 EC1 0 9作为细胞模型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不同浓度的 NO作用不同时间后 ,食管癌细胞核 DNA被损伤的情况 .检测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条件下 ,NO对食管癌细胞核 DNA的损伤作用具有明显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特征 ,总的来讲 ,NO的浓度越大 ,NO对细胞作用的时间越长 ,细胞核 DNA所遭受的损伤越重 .  相似文献   
233.
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作用于肝癌细胞系BEL—7402不同时间后,观察肝癌细胞的存活;用端粒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三氧化二砷可显抑制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生长;经三氧化二砷作用后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抑制作用与时间、剂量有关。结论:三氧化二砷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生长,其机理可能是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和其他的机制。  相似文献   
234.
整合素在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粘附是恶性肿瘤侵袭首要步骤。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是通过细胞膜表达的特异受体介导的,其中整合素家族为重要的粘附分子。对整合素表达相关的细胞外基质的介绍及肝癌细胞侵袭与转移中整合素研究的综述,可了解相关的整合素所介导肝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肝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文中提及肝癌细胞趋化运动中相关的整合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整合素在肝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整合素参与了整个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寻找出干扰整合素与配体相互作用、特异性增加或减少整合素在肿瘤中的表达的物质,从而阻断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对抗癌药物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5.
乌三颗粒抗肺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三颗粒抗肿瘤作用.方法 (1)采用药效学体内实验及体外细胞培养实验相结合,观察了本方药在体内对小鼠移植性Lewis肺癌抑制率的影响和在体外3H-TdR掺入对人巨细胞肺癌株(A-2)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2)观察了本方药对PHA诱导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乌三颗粒在8.1~16.2 g/kg的剂量下,体内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40%~57%,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体外0.5~8 mg/ml的剂量,对人巨细胞肺癌株(A-2)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抑制作用(P<0.01);同时能显著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0.01).结论乌三颗粒对体内、外肺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增强小鼠免疫功能.这为扶正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一定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36.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特征 ,寻找有助于诊断乳腺癌的生物学标记 .方法 :收集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等的手术切除标本各 2 2例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4μm) ,分别做HE染色和用ABC法进行bFGF(1∶2 0 0 )、血管标记抗体CD34(1∶10 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参考Weidner和Maeda方法进行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 .结果 :在乳腺腺病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肌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等均表达bFGF ,其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胞浆 ,肌上皮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的阳性产物部分见于胞核 ,但乳腺癌细胞的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胞膜 ,少数位于胞浆 ;胞核阴性 ,与良性增生性病变形成鲜明的对照 .2 2例乳腺癌bFGF膜阳性者 17例 (占 77 3% ) ,其MVD =90 5 6± 2 3 6 2 .肿瘤直径 4cm(10 /2 2例 )时 ,MVD增高达 93 19± 2 0 75 .乳腺腺病MVD =4 2 0 5± 12 2 6 ,乳腺纤维腺瘤MVD =4 3 14± 18 2 1,与乳腺癌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1)bFGF免疫染色阳性产物在乳腺癌细胞中主要分布在胞膜 ,在良性增生性病变细胞中主要位于胞浆和胞核 .乳腺癌的MVD明显高于良性增生性病变 .2 )质量好的免疫染色、bFGF反应产物的分布特征 ,结合MVD有助于  相似文献   
237.
TIMP-1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增殖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含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TIMP1基因的表达载体,以磷酸钙沉淀法转染人肝癌细胞系^1BEL-7402,研究过表达TIMP1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首先从正常流产胎儿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TIMP1基因,并克隆到pcDNA6表达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序列测定结果正确后,转染入肝癌细胞系BEL-7402,采用MTT(四甲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细胞生长曲线等方法,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TIMP1过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BEL-7402的增殖。  相似文献   
238.
为总结甲状腺癌病理活检诊断体会,回顾性统计分析168例甲状腺癌病理活检材料,结果显示,患者男:女为1:3,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乳头状腺癌居首位(66.26%),其次为滤泡癌(23.93%),髓样癌占第三位(5.52%),未分化癌最少见(4.29%).通过对甲状腺癌各分型原诊断重新评价,认为对甲状腺癌存在过度诊断,亦存在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39.
Intronic point mutations are rare and totally unknown for huma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p53 gene intronic mut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LSC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both tumor tissues and matched normal tissues of 55 patients with LSCC in northeast of Chin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PCR-SSCP) combined with silver staining and DNA direct sequencing were used to detect mutations in exons 7~8 (p53E7 and p53E8) and introns 7~8 (p53I7 and p53I8) of p53 gene. The p53E7 mutation was detected in 17 out of 55 patients, and the p53I7 mutation in 21 patients. No mutation was found at p53E8 or p53I8 si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umor group and paired normal group on the rates of both p53E7 and p53I7 mutation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rate of p53I7 mutations in tumor tissu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tissue, and so was that of p53E7.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ost p53I7 mutations were at the nucleotides in the branch point sequence or the polypyrimidine tract in the 3′-splice acceptor site of the intron 7. The high incidence of p53 gene intronic mutation in LSCC indicates that genetic changes within the noncoding region of the p53 gene may serve as an alternative mechanism of activating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utations in the noncoding region of this gene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相似文献   
240.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性糖蛋白(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lycodelin在30例子宫内膜癌及20例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癌、子宫颈鳞癌和子宫颈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73%(22/30)、53.33%(8/15)和60%(3/5),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临床病理分期的阳性率(子宫内膜癌I期75%, II期75.00%,III期50%;子宫颈癌Ia 60%,Ib 44.44%,IIa 66.66%)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织学分级的阳性率(子宫内膜癌G1 70%, G2 77.78%和G3 66.67%;子宫颈癌G1 59.14%, G2 50.00%和G3 60.00%)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颈癌均有表达,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