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8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粤东凤凰茶主产区茶园土壤中的F-、Cl-、NO3-等3种阴离子含量,计算得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1%、2.87%和1.55%,方法的回收率在97.7%~102.8%之间.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能快速、准确测定土壤中阴离子含量;粤东茶园土壤中F-、Cl-、NO3-的含量处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内.  相似文献   
32.
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洱茶属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当前,以茶会友、以茶养心、以茶修身已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时尚。普洱茶文化贯穿于普洱茶叶的采摘、制作、选茶、煮茗、饮用、礼仪以及普洱茶诗、茶画、茶俗、茶歌、茶舞等诸方面。基于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普洱茶文化,借助云南普洱茶产地多民族风情和生态茶园建设,将其全方位、多层次渗透于旅游六大要素,设计多种符合游客需求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以重塑茶马古道旅游线和澜沧江普洱茶旅游带品牌形象,使云南普洱茶文化与普洱茶产业、普洱茶文化旅游、区域经济形成共赢局面,现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普洱茶文化内涵以及茶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普洱茶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的一些战略对策,以期对普洱茶文化旅游发展和滇西旅游多元化发展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讨茶园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在江西省茶叶主产地不同海拔、种植年限的茶园采集0~20 cm土壤样品,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并计算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SOC、TN含量均值分别为13.84、1.37 g/kg,均高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达到Ⅰ级茶园肥力指标,而土壤TP含量均值为0.47 g/kg,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达到Ⅱ级茶园肥力指标;(2)土壤C∶N、C∶P、N∶P均值分别为10.97、32.61、3.49,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表明茶园土壤P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而土壤N相对缺乏;(3)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SOC含量、C∶N、C∶P均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TN含量、TP含量、N∶P则变化规律不明显;(4)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SOC含量、TN含量、C∶P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土壤N∶P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C∶N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TP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建议在茶园经营过程中适当施加氮肥以维持氮磷元素平衡。  相似文献   
34.
吴兵  李正涛  姚昕 《科技信息》2007,(36):43-44
保健橄榄茶以野生橄榄果实为主要原料,添加枸杞、菊花、玫瑰等辅料,经干燥、调配、包装等工序加工而成,其色泽美观、香味特别、口感较好、风味特殊、冲泡性好,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35.
茶籽油和饼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茶籽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经测定,茶子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9.1%、21.9%和15.4%.茶籽油在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方面与油茶籽油十分接近.茶籽油的酸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为1.82、89.41和191.22.茶籽油的脂肪酸有棕榈酸(C_(16∶0))、硬脂酸(C_(18∶0))、花生酸(C_(20∶0))、棕榈油酸(C_(16∶1))、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和亚麻酸(C_(18∶3))等七个组分.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为75.89%,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占73.83%,并测定了茶籽饼粕的化学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在其饼粕中,粗蛋白含量为16.4%,必需氨基酸齐全且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茶籽饼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6.
王银峰  李惠民 《河南科学》1992,10(3):313-322
茶叶界一直认为,大别山区为茶叶生产的次适宜区。但从茶叶生长的适宜条件看,大别山区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此区应是优质茶叶的生产区。进一步发展应开阔思路,把茶叶产业发展成为大别山区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7.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徐州市售茶叶中锰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38.
袁国强  冯德显 《河南科学》1998,16(4):494-497
通过研究追寻全国茶叶生产的变化趋向,依据河南信阳茶叶生产的现状特征,提出了信阳茶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方向:1.沿着良种化—名优基地化—生产机械化—系列产品深加工的产业化道路稳步发展。2.进一步注重信阳茶叶内外质量的发展。3.政府组织推动,建立有效的茶叶发展信息技术指导性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9.
针对茶树种子在国际种质资源库建设标准下(干燥至3%~7%的含水量,-20℃保存)长期保存的可能性,研究了龙井茶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及低温保存特性。结果表明:龙井茶不是顽拗性种子,当含水量在7%~9%时,其生命力最为旺盛;在-20℃环境下保存超过1星期后,其活性显著降低,超过3个月后种子全部失活。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茶种子内部胚轴、胚乳和断面形态,发现当保存温度维持在-20℃时,种子失活的原因很可能是内部遭受了冰晶破坏性的损伤。  相似文献   
40.
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为实现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茶叶茶梗分拣自动化,对茶叶色选机图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的茶叶茶梗快速有效分拣方法.针对数码相机采集到的茶叶、茶梗数字图像模拟实际生产加工的色选机图像,经过预处理后,提出最小外接圆半径与最大内切圆半径比形状特征,利用该单个形状特征进行高斯建模,依据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分类器对图像中的茶叶图像和茶梗图像的类别判断,从而实现茶叶茶梗目标图像的快速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色选机图像分类中是一种实用和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