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3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717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对地震、岩心、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西斜坡侏罗系的层序地层特征。结果表明 ,工区内侏罗系本身构成了一个由低水位、湖侵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二级层序 (超层序 ) ,超层序的顶、底界面分别是侏罗系与三叠系、侏罗系与白垩系的区域性不整合面。根据层序内局部不整合面的分布范围、地层叠置样式 ,识别出 4个三级层序。由于侏罗系沉积时期受振荡性构造运动的影响 ,三级层序的发展不完整。除了层序 1发育低水位和湖侵体系域外 ,其他 3个层序均由湖侵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超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 (相当于八道湾组下段 )发育湿地扇扇前河流平原沉积体系。湿地扇辫状沟道中的粗粒碎屑岩是该区的有利储层 ,与上覆煤层或炭质泥岩配置可形成优质储盖组合。湖侵体系域发育三角洲或滨浅湖沉积 ,高水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沉积。  相似文献   
92.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与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详细研究了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沉积相、沉积体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上石炭统主要发育障壁-泻湖沉积体系,这与鲁西地区有较大的差异。陆表海充填沉积的三级层序为二元结构,即下部为海侵体系域,上部为高水位体系域,缺少低少位体系域。体系域的分界面为最大海泛面。这一特征与鲁西地区乃至整个华北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的三级层序的结构特征相一致。二叠系的三级层序为三元结构,即下部为低水位体系域、中部为水进体系域、上部为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93.
第三纪济阳盆地大地构造性质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小型构造、深部构造、地温场、岩浆活动、沉积建造、地貌和水文特征判断,早第三纪济阳盆地大地构造性质属大陆裂谷,其演化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孕育、裂谷期初始扩张裂陷—强烈扩张裂陷—晚期扩张裂陷—衰亡和后裂谷期拗陷漫覆6个阶段,晚第三纪为拗陷盆地.  相似文献   
94.
湖南东坡矿田铅锌矿床是典型的沉积-热液改造(叠加)型层控矿床。含矿岩系为中、上泥盆统。该区在早泥盆世末期就开始了拉张盆地的演化,拉张盆地的热沉降导致了成矿物质的早期富集和矿化。铅锌矿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盆地演化的同生断裂阶段成矿物质的初步富集、后生断裂阶段早期铅锌矿体的形成、千里山花岗岩的侵入。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以防洪减灾和总的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起综合治理小流域洪水的数学规划模型式,并通过实际工程的数据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和理论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自然和经济条件为基础,分析研究了赣江流域降水、径流、泥沙、水质等水文地理特征,提出了开发利用赣江水资源、促进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7.
海拉尔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断陷和坳陷两个时期。断陷期又可分为5个阶段:孕育阶段、强烈拉张阶段、快速沉降阶段、稳定拉张阶段和萎缩阶段。坳陷期拉张减弱,有扭性作用,盆地变浅。因此,海拉尔盆地为一“断陷-坳陷”转化型盆地。  相似文献   
98.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的形成及断裂构造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讨论了中、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及其对渤海湾地区的影响、作用;提出渤海湾盆地是在中国东部陆壳伸展、拉张作用的构造背景上,叠加右行走滑拉分作用形成的“拉分──伸展型”复合盆地.东濮凹陷作为渤海湾盆地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与渤海湾盆地相同的基底构造和相似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东濮凹陷基底断裂构造的特征及沿兰聊断裂两侧众多探井岩芯破裂构造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证实了兰聊断裂在东濮凹陷形成过程中的右行平移作用.  相似文献   
99.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为油气田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探讨了区域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储盖组合、后期构造变动等对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重因素控制;早期形成、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及其斜坡以及前陆逆冲带第2,3排构造分别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最有利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以及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斜坡部位有利于保存,是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特点;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早期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后期特别是晚喜山期普遍受到了调整改造,以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最为突出;保存条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特别是优质区域盖层的存在,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关键。结论 继承性古隆起与隐伏前陆逆冲带是塔里木克拉通区与前陆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0.
<正> Hetianhe is a big carbonate gas field which isfound and demonstrated in the period of "Chinese NationalNinth 5-Year Plan". The proved reserve of Hetianhe gas fieldis over 600 ×108 m3. Its main producing layers are Carbon-iferous bioclastic limestone and Ordovician carbonate com-posed of buried hill. The former is stratified gas pool withwater around its side, and the latter is massive gas pool withwater in its bottom. The gases in the gas pools belong to drygases with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systems. Basedon the correlation of gas and source rock, the gases aremainly generated from Cambrian source rocks. According tothe researches on source rock and structure evolution, andthe observations on the thin section to reservoir bitumen andthe studies 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f fluid inclu-sions, the gas pool has been identifi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formation periods. The first is Late Caledonian when the oilgenerated from the Cambrian source rocks and migratedalong faults, as a form of liquid facies into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 and accumulated there. After that, the crustuplifted, the oil reservoir had been destroyed. The second isLate Hercynian when condensate gases generated from theCambrian source rocks and migrated into Ordovician res-ervoir, as a form of liquid facies. Since the fractures hadreached P strata, so the trap might have a real poor preser-vation condition, and the large-scale gas pool formation hadnot happened. The third gas reservoir formation period oc-curred in Himalaya. The fractures on both sides of Hetianhegas field developed violently under the forces of compression,and thus the present fault horst formed. The dry gases gen-erated from Cambrian source rocks and migrated upwardsas the form of gas facies into Ordovician and Carboniferousreservoirs, and the large gas pool as discovered at presentwas formed fin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