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17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农学家,也是一个关心民瘼、情深意密的诗人。从蔡襄"文以道为本"的主张,以及其诗歌与"白体"、"西昆体"和"晚唐体"三大宋初诗风的关系,可以看出蔡襄诗学思想主要受韩愈影响。其诗歌创作博采众长,对于颇为后人诟病的宋初三大流派都有所吸收。  相似文献   
982.
清代浙江山区涌入大量外地人口,他们开山种地、做工经商,从事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等多种经营活动,成为山区资源开发的主力,为浙江山区的经济开发做出了很大贡献。浙江山区的经济开发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和商品化的特征,但这种开发也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983.
六祖慧能和韶州有缘。生在新州,得法黄梅,隐遁怀集和四会,剃度出家在广州,但他最终把韶州作为37年弘法的上佳选择。韶州的曹溪宝林寺(后称南华寺)的兴盛与发展也和慧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慧能在世之日,宝林道场至少有三次以上的重修、重建和扩建,而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宝林寺的香火也因此一次比一次旺盛。唐朝的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发展和兴盛的历史事实表明,慧能只要一到宝林寺,它立即就会四众云集,宝林道场的修建就势在必行。慧能对宝林道场的重修、重建和扩建,起了直接重要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84.
东西一词表示万物,乃口语常用词。明清以来,关于东西一词的演化,出现了众多观点,至今也没有统一的意见。梳理这些文献,对于我们探索东西的起源演化,是极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985.
明朝晚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政治黑暗,经济分化。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一些士人放弃科举成为一种潮流,这一现象使得他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分化,或选择归隐式的别样参政,或因经济诱惑转而经商。士人的这些活动对晚明的思想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86.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唐代民族关系是中国民族史上荣耀的时期,但相比其他时段,唐代民族文学却并没有一种主体性的地位,相关研究也处于极不相称的状态。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文学观念的僵化和滞后,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文学史料的匮乏。就前者而言,解决的一个途径是回到历史语境之中,持一种“了解之同情”来对待唐代的民族文学现象,向着内部开掘;就后者而言,充分运用新史料,开拓民族文学的外围空间,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987.
明朝末年,已成为清朝藩属国的朝鲜仍派人与明朝进行秘密联络。于是,一些明军将领便产生了“联鲜图奴”的想法。崇祯十三至十五年,副总兵王武纬先后三次率船队由登州出海,与朝鲜方面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但明朝在明清战争中居于劣势,并不能提供强大武力支持朝鲜公开反清,朝鲜与明朝并未能达成正式的盟约,“联鲜图奴”之议最终只能流于空想。  相似文献   
988.
清初私人藏书家们在目录编纂上的探索和实践,为目录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介绍了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钱曾的《读书敏求记》和朱彝尊的《经义考》对目录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9.
文学艺术往往被定位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陈大声的《滑稽余韵》中大量对市井景态和市民众生相的描写,被人们肯定为“不可多得的认识古代市井社会的奇文”。其认识价值在:呈现了明中期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面貌、展示了明代中期逐富重利的社会趋向、反映了明代士人交往下移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0.
会党问题是近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清朝十八省中尤以广西为最。《警钟日报》从第五期起,追踪报道了广西的会党问题,既报道了会党问题对广西社会、政府的巨大影响,又报道了清朝当局以“剿”、“抚”兼用的手段解决会党问题的情况,还分析了会党问题的成因,也报道了会党的转变、被剿灭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