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17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晚清政府关于外国人内地游历政策的特点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列强的武力威胁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允许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游历。为加强对内地游历外国人管理,清政府相应制定了管理外国人的内地游历政策。从政策本身来看,内地游历政策是比较严密的;但就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完善措施来说,内地游历政策又具有相当大的被动性与滞后性。晚清政府关于来华外国人的内地游历政策,是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晚清时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52.
齐初统治者高帝和武帝沿袭了历史上的分封制并有所改进,他们一边重用宗王,一边又对宗王加以严密控制。推行这种宗王制度,既是出于对现实政治环境的考虑,同时也借鉴了历史上对于分封制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3.
学术界统称的“画像砖”特指先经过木版雕刻之后制作成一种箱体式母模的模具,在未干的泥坯上施压成一种带有纹饰图形的砖,再经过窑内烧制定型画像砖,即“模印画像砖”。模印画像砖生成在战国,鼎盛在汉代。这与以砖代木的历史性、厚葬风尚的追求、特殊商品的生产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54.
南阳作为汉代的名邑,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石刻。2003年南阳邓州汉代水利巨石的发现丰富了南阳汉代石刻文字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这批石刻文字的考释、研究,旨在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南阳汉代的文化,从而全面的认识南阳。  相似文献   
55.
随着宋代门阀制度的衰落以及封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婚姻论财成为当时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福建路的财婚现象相当突出。这种婚姻陋俗给福建路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官僚士大夫们对它的关注和批评并采取了一些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56.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一改传统的"抑商""困商",而实行鼓励兴办实业,提高商人社会地位的奖励工商政策,十年之内先后颁布修订5部奖励工商章程。奖励工商章程的颁布有利于提高商人社会地位、促进近代实业的发展,是晚清政府学习西方经济立法的成果之一。由于所拟章程严重脱离实际,缺乏吸引力,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7.
平步青《国朝文棷题辞》以千余卷规模的清文总集《国朝文棷》为基础,对清代散文作了集成式叙录。此书从地域文学视角出发,挖掘出清初江西散文与清代浙东散文发展的内在细节与地域集群性特征,揭橥出桐城文派之外丰富的散文创作事实,对于还原文学史真实面目、梳理文派流衍、重写清代散文史,均有比较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8.
元代爱情剧中的宗教观念有着鲜明的世俗化特征。其中形神二元的宗教观念被借为实现世俗现世愿望的工具,当中的神灵形象带有明显的世俗化色彩,而宗教圣地和佛寺长老等也被揭下了神圣的面纱,烙下了世俗的印记。剧作这一特点映照出当时的文人被迫远离权力中心,接近下层普通大众,因而具有独立文化品格的生存状态和直面世俗欲望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9.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西藏文明的象征。在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布达拉宫的建筑规膜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试图从吐蕃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中提取有关布达拉宫的零星记栽,分析自吐蕃时期布达拉宫建筑规模的变化,为还原布达拉宫的原貌提供一些历史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60.
魏晋南北朝时,氐族杨定建立的后仇池国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处于北魏和刘宋两大势力的夹缝中。为了生存发展,后仇池国分别对这两大势力奉表称臣,过着朝秦暮楚的生活,其目的就是想东食西宿、左右逢源,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北魏和刘宋为了相互钳制对方,也尽力拉拢后仇池国,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双方甚至为争夺仇池而大动干戈,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灾荒所逼,后仇池国两次对刘宋发动战争,结果招来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