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1923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 MS)、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分析技术对渤海中部凹陷油气地球化学进行了勘查。结果表明,渤海中部凹陷2m深沉积物中苯和甲苯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0.107×10-6和0.130×10-6;返浆脱气样中的苯和甲苯的平均体积分数为0.844×10-6和0.195×10-6;利用激光频率调制吸收光谱测量技术测得井中返浆气样甲烷碳同位素比δ13C1为-21‰~-72‰。钻探结果证实,调查区内8口油气井中的6口井位于沉积物甲苯异常范围内,5口井位于苯异常范围内。苯和甲苯异常呈顶端聚集模式。返浆脱气样中的苯和甲苯浓度在油气层上方300m左右明显升高。研究区内天然气以油型气和煤成气为主,含少量生物成因气和深部气。  相似文献   
172.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5,50(Z1):111-111
The average geothermal gradient in the Qin-shui Basin, Shanxi Province, North China, estimated from temperature logging data of 20 boreholes is 28.2±1.03℃/km. Th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39 rock samples are measured and 20 heat flow values are obtained. The estimated heat flow ranges from 44.75 mW7m2 to 101.81 mW/m2, with a mean of 62.69±15.20 mW/m2. The thermal history reconstruction from the inversion of vitrinite data, using Ther-model for Windows 2004, reveals that the average paleo-heat flow at the time of maximum burial in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is 158.41 mW/m2 for the north part, 119.57 mW/m2 for the central part and 169.43 mW/m2for the south part of the basin respectively.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buried history of the strata indicates that the age for the end of sedimentation and the beginning of erosion for the basin is 108-156 Ma, and that the eroded thickness of the strata is 2603 m in the north, 2291 m in the central, and 2528.9 m in the south of the basin respectively. The "higher i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lower in the centr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paleo-heat flow coincides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al-bed methan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which shows that the coal-bed methane is controlled by the paleo-geotem-perature field in the basin.  相似文献   
173.
淮河流域参考蒸散发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淮河流域26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流域的参考蒸散发量,结合参考蒸散发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以及气象因子在1960—2008年的变化,定量评估气象因子变化对蒸散发的贡献程度,进而分析流域近50 a来参考蒸散发量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参考蒸散发总量呈下降趋势,淮河以北地区的下降趋势比淮河以南地区更为显著.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量的减少和风速的降低,淮河以南地区受相对湿度变化的影响,下降幅度小.  相似文献   
174.
计算有效弹性厚度和不同尺度的拉张因子,并结合裂后的沉积记录可以反映一个伸展性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运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二维构造模拟软件重点对横穿台西南盆地的一条地震地质剖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5km为台西南盆地最合适的有效弹性厚度;岩石圈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2~4.8之间,上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0~1.2之间,全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1~3.0之间,岩石圈伸展具有横向的非均质性和深度的依赖性;台西南盆地裂后阶段受陆架坡折形成、东沙运动两期构造运动影响较大,不同于典型伸展性盆地裂后沉降模式,沉降特征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5.
通过对塔北地区多个碳酸盐岩露头的深入研究,认为该区域碳酸盐岩依次经历了硅化→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3个主要的后期成岩作用改造。通过对包裹体、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硅化流体具有高温度、高盐度特征;热液白云石化流体具有相对基质白云石明显的Eu正异常以及更高的轻重REE的分异度,而对方解石化流体的平衡水的计算可知,δ18OSMOW主要分布在+5.5‰~+12‰区间内,与岩浆热液流体的同位素值相一致。综合分析认为,存在岩浆热液对塔北地区碳酸盐岩的后期成岩改造。此外,通过对各露头碳、氧、锶同位素等的分析发现,后期成岩流体具有复杂性和叠加性,存在有机碳的影响以及大气淡水、壳源富87Sr地层水的混溶。岩浆活动为热液循环提供了大量的热源,异常的热事件驱动成岩流体进行广泛的循环流动,对碳酸盐岩地层进行热液成岩改造,同时岩浆热液也为成岩流体提供了诸如Si,REE等物质组分。晶洞内大量石英、硬石膏的发现说明研究区域的碳酸盐岩经历了广泛的酸性溶蚀作用,具有岩浆活动背景的开启性断层发育带成为有利的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176.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岩芯的详细观察以及对储层岩石物性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构造运动、岩性与岩相、风化淋滤作用是控制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主要因素。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分为原生裂缝、原生孔隙、次生裂缝、次生孔隙四类。储层的渗流能力主要由裂缝决定。风化壳是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主要类型。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风化壳顶面以下250 m距离以内,其中环坳陷分布的古隆起部位更为有利。距离风化壳顶面越远,孔隙和裂缝充填程度越高,火山岩储集性能越差。  相似文献   
177.
选取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受威胁物种丰富度、外来物种入侵度5个评价指标,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河南省伊洛河流域13个县区展开生物多样性调查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系统掌握伊洛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现状,为管理部门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决策依据,并且进一步检验环保部已建立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流域内共有野生维管植物2882种;各类脊椎动物514种;自然分布的生态系统类型114种;中国特有物种1 107种;受威胁物种252种;外来入侵植物53种.上游卢氏、嵩县和栾川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为"高",中游的洛宁、宜阳、伊川为"中",而下游7个县区生物多样性均为"一般".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地域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8.
179.
介绍了柴达木盆地的概况,利用SAS软件将柴达木盆地的12种盐湖分为7类,对盐湖的各种元素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80.
用石油地质综合方法,结合现代测试技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资料与单井资料相结合,综合评价长4+5储层。研究可知,长4+51在白豹、南梁、元城地区发育I~II类储层;长4+52在白豹、元城、南梁地区发育Ⅱ~Ⅲ类储层。长4+52油层不是研究区内的主力油层,长4+51油层物性较好,是白豹地区的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