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工地震采油是通过地面可调频振源进行一定频率的振动,产生振动波,在油层发生一系列的波动效应,达到增产增注目的的一项物理法采油技术。主要对该技术的增油机理以及在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的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2.
高邮凹陷方巷油田和黄88断块新近发现的断块油田,明确所发现原油的成因与来源则是油气勘探关心的核心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地区原油族组分十分相似,它们难以提供有用的信息确定其成因和来源;而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则可以提供相关地球化学信息。两地区原油在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上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均具有低的姥植比,伽马蜡烷含量中等,贫重排甾烷,说明这些原油的烃源岩应该形成于还原性强、古盐度较高,且缺乏黏土矿物催化作用的沉积环境。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为方巷油田的原油中C_(29)H/C_(30)H比值较高,且其C_(27-29)甾烷碳数呈不对称"V"型,这些特征与高邮凹陷阜二段烃源岩较为接近;而黄88断块的原油中C_(29)H/C_(30)H比值较低,且其C_(27-29)甾烷碳数呈对称"V"型,这些特征与高邮凹陷阜四段烃源岩较为接近,由此表明方巷油田和黄88断块油田的原油具有不同的来源。两地区原油中C_(29)甾烷成熟度参数[C_(29)20S/(20S+20R)和C_(29)ββ/(αα+ββ)]均小于0.40,显示典型低成熟油的特征,说明它们是有机质在低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经多轮次周期注水后,井间形成优势水流通道,注入水突破现象日益突出,注水效率逐年降低。针对注水突破技术难题,高温(140 ℃)高矿化度(24×104 mg/L)作业环境,开展调剖体系室内实验研究,优选增稠药剂、分选地表砂,并建立调剖模型、耐冲刷定性分析模型,形成增稠液携砂调剖体系及“细目陶粒+ 塔河砂+ 覆膜砂”三段塞调剖工艺技术。增稠液携砂调剖工艺技术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调剖效果,对今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调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H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由于构造变化大,岩性复杂,在流体识别及流体界面的划分中出现了很多矛盾。对于气体识别,采用补偿中子测井挖掘效应在有些区块有效,而有些区块是无效的,因此,需要对挖掘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H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然后,分析了其中的KA、KB储层孔渗等物性特征;并通过多口井的测井曲线,总结了中子测井和密度测井在气层所形成的挖掘效应响应特征,分析了形成真假挖掘效应的原因;从理论上阐述了密度测井与中子测井的相互关联性,推导了两种测井响应的关联方程,从井眼扩径、孔隙结构、孔渗物性及饱和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挖掘效应的因素影响的机理,最后,给出了综合利用挖掘效应判断气层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判断真假挖掘效应的几条依据。根据这一方法,较好地完成了H油田K油藏流体识别,可为后续H油田以及类似的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准确识别流体类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复杂致密储层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类典型的复杂致密油藏,奥陶系地层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和古岩溶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中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储层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属于超低孔超低渗复杂致密储层。根据岩芯资料分析,一间房组岩芯分析孔隙度低于2% 的占90%,鹰山组岩芯孔隙度低于2% 的占67.3%,平均基质孔隙度约1.69%。露头、岩芯以及镜下薄片观察发现,在此类储层中,基质基本不具有储渗意义,绝大部分油气是储存在成岩后期产生的溶洞和裂缝中。储集空间是以构造变形产生的构造裂缝与岩溶作用形成的孔、洞、缝为主,其中洞穴是本区储层最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具有双重作用,既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又是洞穴和裂缝连通的关键通道。裂缝和溶洞也是这类储层储集空间形态多样、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的根本原因。本文重点对一间房和鹰山组裂缝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裂缝测井响应特征,裂缝发育和分布规律,采用序贯高斯随机建模方法建立裂缝孔隙度、张开度和渗透率的三维分布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裂缝对渗透率的改造作用特别大,说明裂缝在储层储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利油田沙四上亚段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利油田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端南翼,根据地质特征及测井剖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沙四上亚段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辫状河道和前缘砂坝共同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形态展布.辫状河道砂体和前缘砂坝砂体是广利油田的优质储层.广利油田西部的牛庄洼陷有沙三中、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2套烃源岩,特别是沙四上亚段的油页岩可以为广利油田提供充足的油气.广利油田鼻状构造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的良好配置是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鼻状背斜的西翼是广利油田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7.
注入水容易沿优势区域不均匀流动,横向上造成纺锤形指进。置胶成坝调剖技术能够实现凝胶等堵剂的深部放置,有效解决了同层水调剖难度大的问题。置胶成坝调剖技术使注入水在渗流优势区域的前进方向发生改变,波及到难动用的储层,有效提高了水驱采收率;通过可视平面填砂模型实验数据得到结论:早期水驱石油开采量大,采出水少;从0.5 PV开始,采出油的含水率在60%以上;采用置胶成坝调剖技术后,单胶坝和双胶坝提高了23%左右的采收率,同时双胶坝节约了13%的能耗,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塔河油田高温高盐油藏的采收率,探索高温高盐油藏泡沫驱油的可行性,通过Ross-Miles 法,以泡沫综合值为评价指标优选了耐高温耐高盐起泡剂体系,评价其稳定性、表/界面张力和高温高压下泡沫起泡性能,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泡沫对地层的适应性和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优选的起泡剂为HTS-1 两性表面活性剂,高温高盐稳定性好,且能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10-1 mN/m 数量级;在高压高温下起泡剂的起泡和稳泡性能大幅度提高,且随着压力的增加,起泡性能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单管岩心物理实验证明泡沫对地层有较广的适应性,在一定地层渗透率范围下,泡沫的封堵性能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强,超过一定渗透率后泡沫的封堵性能下降;驱油实验显示出泡沫能有效封堵高渗层,实现液流转向,并能提高洗油效率,采收率增值达到17%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单井产量以及研究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控制因素,实现油田稳产高产。通过动态数据,试油、试采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正方形反九点法对横山油田麻地沟区长4+52油层亚组井网进行注水见效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井见效分为明显见效、中等见效、微弱见效三种类型,分别占比为48.28%、41.38%、10.34%,见效方向主要以多向受效为主,其中在多向见效中又以五向见效为主。控制因素中主要有沉积微相、渗透率、井距三种,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砂体越厚、连通性越好,油井越容易受效;油井注采见效程度好的,其渗透率也较好,渗透率越高,油井越容易受效;注采井距从150-300m都有分布,说明井距并不是影响注采见效的唯一因素,而且井距大小的选择与研究区砂体厚度、连通性及储层物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莱州湾凹陷南斜坡带KL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及模式认识程度较低的问题,利用该区壁芯、薄片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结合构造演化、古气候和古地貌背景,在层序格架约束下研究沉积环境,分析其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混合沉积,形成于宽缓斜坡、亚热带湿润气候,兼具湖平面、物源、水动力条件周期性变化等条件;该混合沉积包括相缘渐变混合与原地混合两种沉积类型,互层式和组分式两种混合模式,以及4种混合样式。两种混合沉积类型沉积机理不同,混合模式及组合样式表现较大差异,因而具有不同的储层微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