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对一组自制Ni2+-交换蒙脱石样品中是镍物种的存在形式及焙烧温度影响进行了TPR和XRD考察.结果表明,样品中镍负载量等于或小于Ni2+的交换量时,镍主要以难还原的可交换阳离子Ni(OH)q+x一种形式存在,如果样品中镍负载量超过Ni2+的交换量时,镍则以难还原的可交换性阳离子Ni(OH)q+x和易还原的自由态镍Ni(OH)2或NiO两种形式存在,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样品中的各镍物种均可迁入蒙脱石骨架结构内,只是迁入难度不尽相同:可交换性镍<柱羟基镍<自由态镍.Ni2+-交换蒙脱石中自由态镍的存在,可能是造成其催化活性在高温时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加热单层分散和离子交换两种方法制得的样品的研究表明 ,二者中Cu2 + 的状态是不同的 .在加热分散样品中 ,阈值之前的样品有两个还原峰 ,分别为 5 0 0K和 716K ,而离子交换法所得的CuY的还原峰对应温度为 4 81K和 5 86K .实验结果证明 ,在单层分散得到的样品中 ,把Cu2 + 还原为零价比离子交换法的样品困难得多 .因此 ,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也可能与离子交换法制得的催化剂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常用的气-固相还原反应速率模型出发,讨论了定量解析程序升温还原(FPR)谱图,求取还原动力学参数的若干方法.在均匀表面的假设下,采用已见报道及本文提出的方法对CuO-ZnO-Al_2O_3型低变催化剂的TPR谱图进行了解析,得到了相互印证的计算结果.并建立了由实验上易获取的参数估算还原活化能的经验公式.在非均匀表面的前提下,提出了解析了PR谱图的计算方法,并指出了均匀表面计算结果与非均匀表面计算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程序升温还原法研究环已醇脱氢催化剂的还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程序升温还原技术(TPR)研究了由不同组成、不同制备方法、不同前处理条件以及加入不同助剂的环已醇脱氢制环已酮新型催化剂的还原 性,并与催化反应活性的稳定性相关联。结果表明,采用适当还原条件可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工商企业实施本土化战略,物流的本土化是一种服务的延伸,是工商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抓住机遇建立覆盖整个目标区域的网络。通过市场营销本土化、人力资源本土化和企业文化本土化措施,实施本土化战略,解决“差异化”和“成本管理”问题,以获得市场份额,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对Co与H2合成低碳烃催化剂Co-Fe-Cu/SiO2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与铁的混合使钴、铁的氧化物的还原温度明显降低,少量铜的掺入使其还原温度进一步降低,正是由于Co、Fe、Cu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才使得Co-Fe-Cu/SiO2对CO与H2反应生成低碳烃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移动对象数据库中的索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通信技术和定位技术以其显著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成为近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 ,同时各种应用中对移动对象的定位和跟踪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 R*树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维空间索引结构 TPR树 ,以实现对活动在 (或可能活动在 )某区域内的移动对象的快速查询。分析和解决了 TPR树在查询、插入、删除和适时更新等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综合实验测试对所提方案进行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以浸渍法制备了Pt/W-Ce-Zr体系的五种催化剂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表征了催化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将WO3添加到ZrO2上可以极大的提高其酸量,但将WO3添加到CeZrO中,由于Ce-Zr固融体的形成,其酸量变化不大。在Pt/CeO2和Pt/CeZrO催化剂表面,CO很容易被氧化成CO2,但引入WO3后,由于WO3抑制了表面Ce的还原能力,使得CO难以氧化成CO2。NO在氧化态的催化剂表面难以发生解离现象,但催化剂材料经过CO低温还原后,在Pt/CeO2和Pt/CeZrO表面NO可解离生成N2。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双树双索引结构的移动查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有限范围内海量移动对象的有效索引,构建通用的移动查询解决方案,针对移动对象在道路网格中的运动特点,提出了预测实时运动速度的速度积累模型和预测未来聚集位置的基于双树双索引结构的移动对象查询方法.双树双索引结构利用网格划分思想构建空间分割树,实现对现有GG TPR-tree查询结构的拓展,并结合GG TPR-tree索引及建立于内存中的Hash索引以满足各种类型的移动查询请求.仿真实验表明,在回答受限范围内海量移动对象的确定性查询和统计性查询时,与传统方法相比,双树双索引结构在查询结果准确率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以稀土复合氧化物 La0 .8Sr0 .2 Co O3为活性组分 ,Zr O-Ce O2 为载体 ,采用浸渍法制备出负载型燃烧催化剂 La0 .8Sr0 .2 Co O3/Zr O2 -Ce O2 .用 XRD、TPR、二甲苯完全氧化研究了催化剂的晶相、还原性能及催化活性 ,并与负载型催化剂 La0 .8Sr0 .2 Co O3/堇青石和单一相 La0 .8Sr0 .2Co O3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负载型 La0 .8Sr0 .2 Co O3/Zr O2 -Ce O2 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抗高温性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