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4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提出塑性损伤变量的定义,它由反映微空隙群的材料相对体积膨胀来表征.从理论上导出了塑性损伤变量Dp 与经典连续损伤力学中弹性损伤变量De= 1- E/E 之间的关系.根据此关系,用实验方法确定了聚合物材料HIPS在纵向拉伸过程中损伤变量的扩展  相似文献   
82.
为学界所忽视的政府阶层的中西文化观,在清末主要有两种形态:中西会通、中不如西。其中的中西会通思想,樊增祥所著《樊山政书》是很好的解读文本,樊增祥的中西会通思想主要包括通中西之邮以开民智、对西学中的六种错误行为的批判及中西之间的中庸等内容。至于中不如西思想,孙宝?在《忘山庐日记》中有详细的表白,这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及军事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8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慈善公益事业,因受佛教慈悲观念和"福田"思想的影响,佛教寺院和僧人在社会上进行了广泛的慈善公益活动,他们参加到世俗的社会生活当中,赈灾济贫、行医施药、凿井修桥、保护生态环境,为当时的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对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宋政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2):112-115
《流波曲》是孙文明先生的代表作,有着定弦方便、技巧独特等诸多特点。该曲采用民间传统的循环变奏结构,配以孙文明自创的演奏技巧.大大丰富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85.
裴迪因与王维赋诗唱和而名世,过去论者研究王维者多,研究裴迪者少,在他们二人交游问题上.难免以偏概全。裴迪为裴天恩之弟裴天寿之后裔,大约生于开元六年(718)。他与王维交游始于唐天宝二年(743)正月,交谊深厚,亲密无间。乾元元年(758)初,即裴迪与王缙入蜀之前,二人交游始止。其后裴迪便无踪迹,难以查考。  相似文献   
86.
"苦聪小说"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非苦聪人作家用现代汉语描述苦聪人的社会变革、生活风貌及民风民俗的小说作品。它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少数民族文学自身发展的扩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87.
韦拔群既是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的知识分子,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熏陶下的农民领袖。正是这两种思想的融合,铸成了韦拔群的多元文化性格。这一性格的外显,即我们所说的"韦拔群精神"。正是在这一性格的驱使下,他导演了东兰农民革命运动的一幕幕"壮剧"。  相似文献   
88.
伴随着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也逐渐兴盛起来。文学批评方法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要素之一也随之变得多样化。这些批评模式除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比较批评、审美批评、伦理道德批评,还有一些现代意义上的批评方法,如心理批评、推理批评、文化批评和语言学批评等批评方法,这些新批评方法的出现,不仅对文学自觉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也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视角的转移。  相似文献   
89.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没有帝王真正举行过封禅大典,但却留下不少与封禅相关的文献。此期封禅文献在内容与体裁上都很有特色,有对秦汉封禅的总结与反思,也对后世封禅之议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0.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历史阶段,儒学衰落,玄学兴起,士人们从庙堂政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走向历史的前台。在大起大落、盛衰荣枯频繁交替的时代里,士人们在或超脱、或悲痛、或忧愁、或歌、或哭之中凌空高蹈、张扬个性,演绎了时代人与文的丰富主题,呈现丰富多样的审美形态;文士们骋才使气,扬葩振藻,为我们展示出一幅独特的文坛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