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并结合盆地模拟 ,对吐哈盆地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排烃门限和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地史埋深过程中 ,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分别约于 3 .5 ,4 .0和 4 .5km处进入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排出门限 ,排烃阶段为 :水溶扩散相排气→游离相排气→游离相排油气。天然气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 4种相态排运 ,其中 ,水溶相和扩散相所占比例分别超过 3 5 %和 2 0 %。排出油中水溶相和扩散相约占 3 0 % ,游离相不到 70 %。现今 ,1m3源岩中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排出量分别为 0 4m3,0 18m3和 0 16kg ,三者的排出效率分别为 3 2 % ,2 6%和 2 4 %左右。  相似文献   
22.
利用吐鲁番地区2001—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吐鲁番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8年来,吐鲁番地区未利用土地和耕地减少,林地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总体呈增长态势.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次作为LUCC变化的旅游驱动因子,借助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吐鲁番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旅游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发展对其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制定有关土地利用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旅游驱动力因子,以更好地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3.
新疆地区新生代盆-山体制独特,深断裂活动既造山又造盆。活动带集中在山系及山前带,盆地内保存稳定地块区。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不存在大型盖层滑脱型推覆构造带。火焰山构造带受基底逆冲断裂控制,断裂控制背斜圈闭形成。油气沿隐伏断裂伴生的构造圈闭富集成藏。湖-沼相侏罗系含煤系是重要的油气源层,湖相三叠—二叠系亦有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24.
利用吐鲁番盆地近53a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对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疆地区部分县市的气候变化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吐鲁番盆地近53a来气温和日照时数波动中上升趋势,降水量稍微降低,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量表示增加的趋势,即气候原来的干燥暖化状况改变为湿润暖化趋势。东疆地区比较分析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吐鲁番市、哈密市、托克孙县的气候暖湿润趋势,鄯善县却干燥暖方向发展的趋势。该区气候变化由二氧化碳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漂土日数的增加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以经典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吐鲁番地区2007—2015年的生态足迹情况进行动态测算,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人均生态足迹驱动模型。结果表明,吐鲁番生态足迹出现拐点,由2007年的3.53hm2/cap上升到2013年的7.0hm2/cap后又降到2015年的6.16hm2/cap;吐鲁番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是人口、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引起的消费水平提升是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6.
国内外众多实践证明,城郊旅游作为21世纪城市居民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研究城郊旅游的发展特点以及城市居民出外旅游的需求动机,设计和塑造城郊旅游产品的体验因素,成为推动当前城郊旅游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
针对25个采自漳州市近郊自然土壤的表层样品进行了细致汞总量检测,依据市国土部门提供的空间图形数据构建环境信息系统,利用GIS的相关功能进行分析成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总汞含量分布不均,空间变化大.近郊表土中总汞含量在0.203-1.265mg·kg^-1范围内,平均为0.64mg·kg^-1高于福建土壤背景值.以2003与2007年二个时间断面观察,漳州市城市化主要为其东部区、西部为差异性扩张.扩张迅速区虽然不是总汞含量最高值区,但同未扩张区比较却明显偏高.全区中的总汞高值区与重工业区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8.
关于地层剥蚀厚度求取方法的讨论:以吐—哈盆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吐-哈油田为例,用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综合求取了地层剥蚀厚度。据此求得吐-哈盆地南部地区三叠系剥蚀厚度多小于500m;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侏罗系剥蚀厚度介于600m到未剥蚀之间;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侏罗系剥蚀厚度多在1300~1800m之间。  相似文献   
29.
以吐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以轴面成图与构造趋势分析为基础的吐鲁番坳陷3维空间构造演化模拟为出发点,认为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发育3排弧形构造带组成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提出吐鲁番富油气坳陷发育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新领域.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领域有利成藏条件主要表现在:发育构造、岩性2大类和背斜、断鼻、断块、顺物源岩性和反物源岩性5种类型圈闭,构造类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岩性类圈闭主要依附于古构造背景发育,剩余圈闭面积大且成群成带分布,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较大;紧邻3大主力生烃凹陷(胜北、丘东和小草湖),油源条件优越;发育中侏罗统区域和中下侏罗统局部2套盖层,逆掩断裂带下盘上倾方向断裂封堵条件好,后期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较低部位的油气聚集成藏;整体构造体系与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到白垩系早期,与侏罗系末白垩系的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期匹配良好,是吐哈盆地侏罗系进一步勘探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30.
北方地区春冬季雾天边界层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1999年北京南郊开展的大气边界层实验资料,对比分析了春冬两季雾天气过程中大气边界层风速、温度和湿度廓线结构及其伴随雾生消过程的演变规律,揭示了雾的生消与风速极值、夜间逆温层厚度等气象要素的关系规律,讨论了雾的生消对大气边界层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可为提高雾天气预测和人工影响雾天气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