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先是第一个大量使用题序的词人,张先词的题序内容丰富多彩,记录士大夫交游唱和的题序使词带有了诗化的特点。散文化的题序使词带有叙事的色彩。张先与苏轼在熙宁年间交往甚密,资料表明两人有师法相传的关系,张先词在题序上的创新,对苏轼以诗为词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2.
曾集本《陶渊明集》中有226个俗字,这些俗字写法主要是为了书写的便利或更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有11个缺笔避讳字,这些避讳字可以作为该版刻于南宋绍熙年间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23.
关于苏轼词的主体风格,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从苏轼改变词风,提高词品,用词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制度入手,提出了“以诗为词”一说,同时对文学史上曾有过的关于“以诗为词”的阐释,大胆地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4.
《长生殿》、《桃花扇》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优人形象,这对前代的传奇、戏剧是一个突破,本文正是通过分析这些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的“优人”形象。来透视作者这一创新意图。  相似文献   
25.
苏锡常地区优势产品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富庶的农业地区,依据实地调研、分析农业比较优势,该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具有较强支撑力度的优势产品,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较高的科技含量。着重研究两种域模式,一是基于名特优农产品的,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较高的科技含量,着重研究两种地域模式,一是基于名特优农产品的“(凭借)小品种、(创造)高效益、(占领)大市场”的模式;二是由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体现优势产品创造高效益、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产业扩张开拓大市场的模式,进而探讨上述地域模式的集聚-扩散机制、苏锡常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地域上表现出集聚为主的特点,随着优势区域的实力增强而出现扩张的趋势,通过产业扩张,市场扩张、地域扩张,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要素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26.
苏曼殊的比较文学研究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是清末中外学比较的先驱之一,他对中西诗歌的艺术风格、东西方学的异同以及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等作了具有开创性的探索。他主要运用平行研究方法分析跨国家、跨民族、跨语言的学现象,试图寻找其中的规律,表现出开阔的化视野。  相似文献   
27.
蜕变、逆转中的现代曙光--论苏曼殊小说的现代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在民初文坛别开生面,独标一格。它自觉融合了西方的现代观念,以对“人”的关注、悲剧意识的显现以及艺术形式现代转型突破并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观念和艺术技巧,隐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品格,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这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博士于1964年致我国著名学者、科技考古学家王振铎(1912—1992年)先生的一封信的译文及相关背景的注释。其中谈到英国学者研究苏颂水运仪象台时钟机构的基本论点和复原模型。译文注释则简要介绍了王振铎先生与李约瑟博士的交往,以及王先生于1958年研创现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水运仪象台复原模型的起因。  相似文献   
29.
在陶渊明的接受史上,苏轼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苏轼先后共追和陶诗124首。在这124首和陶诗中《和陶饮酒》20首的写作背景及写作心态与其他和陶诗迥异,这也造成了它与其他和陶诗的内容及风格上的显著差异。因此,它在苏轼诗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即:它是苏轼岭南诗的前奏,是此前苏诗与此后苏诗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30.
苏轼的山水诗文蕴涵的自然审美观可概括为:凡物皆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将生命融入山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