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钝顶螺旋藻Fe-SOD的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螺旋藻中分离纯化的Fe-SOD平均比活为4576U/mg,总活力回收率50%,纯度达电泳纯,SDS-PAGE测定纯化的Fe-SOD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21ku,每分子亚基含0.7个Fe原子;在Tris-盐到缓冲液中的最适pH为8.2,最适温度为25℃,在紫外区279nm有最大光吸收,酶的pH稳定范围为6~11,65℃以上迅速的失活,该酶对H2O2敏感,在5mmol/L H2O2中迅速失活,而在Ψ=0.1的乙腈和5mmol/L叠氮化钠中稳定。 相似文献
32.
鄂尔多斯沙区碱湖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低温适应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色法、大幅度降温法和冰冻法,对鄂尔多斯沙区碱湖的钝顶螺旋藻低温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9.3μmol·m~(-2)·s~(-1)连续光照下(7 d),该藻生长的最适温度的最低点约为24℃;温度从35℃骤降到13℃时其能够缓慢生长;在-18%冰冻后依然可以复生;其对低温的适应特性是引进品系所不具备的。研究可为我国螺旋藻产业所需的低温型藻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张义明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
本文研究了葡萄糖、乙酸盐和碳酸氢钠作为不同碳源时,对钝顶螺旋藻混合营养生长的影响。与无机碳源碳酸氢钠对比,有机碳源葡萄糖和乙酸盐能提高螺旋藻的生长速率,其中葡萄糖使之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u=0.62%d)和产生最大生物量(干重为2.637g/e)这三种碳源对藻蓝蛋白含量的影响基本一致,约为130±10mg/g干细胞重,但是藻蓝蛋白的含量随光照强度从4000lux降为500lux而减少。 相似文献
34.
水分胁迫对钝顶螺旋藻光合色素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光谱研究了水分胁迫下钝顶螺旋藻的色素变化及复水后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藻蓝蛋白对水分胁迫最敏感.其次为叶绿索a和类胡萝卜素;水分胁迫下叶绿素a含量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导致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a的比值升高;复水后藻蓝蛋白的吸收波段随失水状况呈下降趋势,其荧光发射峰由656nm蓝移至644nm;失水率为90%以下的藻复水后均能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长状态;螺旋藻的水分临界值有可能介于70%~80%. 相似文献
35.
大孔树脂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大孔径聚丙烯腈树脂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方法及固定化酶的性质.固定化酶活力达到4.6296×10-6mol·g-1·s-1左右.同时研究了固定化酶的反应动力学,测得其米氏常数Km=6.00mol·L-1,最大反应速度Vmax=1.40×10-5mol·g-1·s-1. 相似文献
36.
针对4种钝顶螺旋藻品种的生长条件,以及放氢情况进行实验比较研究,其目的是要探索螺旋藻的放氢资源,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利用螺旋藻的氢能.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钝顶螺旋藻有不同的最佳生长条件,而且在放氢的时间和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以推论品种的筛选和改良可以作为研究提高螺旋藻放氢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7.
钝顶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发展新型海洋药物,采用SephacrylS-200凝胶层析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对人工养殖钝顶螺旋藻中的藻蓝蛋白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得到了藻蓝蛋白纯品。测定了藻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藻蓝蛋白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其最大特征吸收波长为278,360,620nm。得到的藻蓝蛋白经等电聚焦显示为一条带,其等电点为pH=4.3。还测量了藻蓝蛋白红外吸收光谱。研究所获得的藻蓝蛋白为后续开展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样品。 相似文献
38.
为了从螺旋藻中分离和纯化藻蓝蛋白,研究了一种采用硫铵分步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的分离纯化方法,在硫酸铵分步盐析中,通过对沉淀物的吸收光谱扫描发现,300g/L的硫酸铵溶溶能很好除去杂蛋白,而500g/L和650g/L的硫酸铵溶液能较好离c-蓝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 相似文献
39.
循环磁处理对螺旋藻培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循环磁处理技术强化螺旋藻的生长过程,重点探讨了螺旋藻磁处理培养的生长特性.研究发现,当H=0~320kA/m时,适当的恒定磁场处理可明显加快螺旋藻的生长速度,提高其细胞浓度.采用气升式循环磁处理光生物反应器分批培养螺旋藻,当温度θ=28~30℃,光照度E=16klx时,较佳的磁处理强度H=200kA/m,藻液切割磁力线的速度v=0.15m/s,此时第6天便可达到最大细胞浓度2.76g/L(干重),比同期非磁处理培养时的产量增加了46.8%,与非磁处理培养时的最大细胞浓度2.26g/L(干重)相比,磁处理的最大细胞干重提高了22.12%,达到最大细胞干重的时间提前了2天.可见,循环磁处理培养开辟了微藻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0.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对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1与国外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2和极大螺旋藻S3的淀粉酶(AMY)活性,及温度和pH值对其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1、S2和S3的AMY活性在25℃、pH5.6时分别为71.7U/g FW、44.1U/g FW和54.6U/gFW;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值均为pH5.6。我国特有的S1AMY对温度和pH适应范围宽,且在低温、高温、强酸和强碱下的活性比引进种的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