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62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乌龙茶及其饮料中总黄酮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龙茶及其饮料为分析对象采用三波长.光谱法测定乌龙茶及其饮料中黄酮的含量,有效地消除了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基于干扰组分(饮料中添加剂)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本法的回收率为94.0%~97.0%,变异系数小于0.28%,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令人满意,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从沉积相分析出发,采用形态、成因、年龄和组成物质等综合标志,将上海地区地貌类型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潮坪、滨海平原和湖沼平原共六大单元,以及河口砂岛、湖沼洼地等18个次一级地貌类型和数10个更小的地貌形态。并按地貌类型的组合特征,结合本区农业地貌条件利用与改造的地域差异,明显地将本区划分为河口三角洲、东部滨海平原和西部湖沼平原三个地貌区。  相似文献   
43.
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可以形成热可逆、弹性优良的凝胶,适用于果冻的生产。以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作为凝胶剂,添加白芽奇兰茶粉和白砂糖制成茶果冻。通过优化实验,探究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比例、复配凝胶剂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白芽奇兰茶粉添加量对茶果冻质构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κ-卡拉胶和魔芋胶复配比为7∶5、复配凝胶剂添加量为0.4%(质量分数)、白芽奇兰茶粉添加量为0.11%(质量分数)、白砂糖添加量为8.0%(质量分数)时,茶果冻的配方最佳,研制的果冻具有茶汤的橙黄色,茶香怡人,滋味协调,口感爽滑,质构优良。  相似文献   
44.
45.
将传染病流行区内的人群分成5类,根据人群之间的变化机制,应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含有潜伏期且在潜伏期、发病期和病愈期内均具有传染性的手足口病型传染病的数学模型.并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手足口病模型的平衡点和稳定性,同时得出了阈值定理.  相似文献   
46.
美国人类学家波特夫妇遵循传统的人类学学理 ,以广东茶山调查为基础 ,展示了 2 0世纪 50至 80年代中期中国基层社会的演化历程与运作机制。通过对波特夫妇茶山调查的追踪 ,努力实现 1985年至 1997年间新资料的接续 ,参照耳闻目睹的实证材料 ,力图更为真切地感悟茶山社会的真情实貌 ,同时就波特夫妇提出的一些理论问题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茶叶经营过程中拼配的最优决策问题.首先建立了茶叶拼配的最优决策模型—广义目标规划问题.在该模型中,存在着决策者、茶叶经销商的不同等级的目标,已往人们凭经验给出了目标期望值,这缺乏科学性.而且决策者不同等级的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人为所限定的目标期望值就不一定能达到.本文我们应用模糊决策方法,用目标函数的满意度确定出了目标期望值,体现了决策者的主观意愿和偏好,科学而合理地解决了茶叶经营过程中拼配决策问题.其次对实际问题进行了求解.最后给出了茶叶拼配问题的模糊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相似文献   
48.
建立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痕量铅的分析方法.研究氢化物发生体系各试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试剂浓度和实验条件.铅在0~10.0ng.mL-1范围内荧光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If=318.13C+22.28.实际样品测定精密度4.7%,回收率为97%~101%;绿茶、普洱茶、球茶铅残留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41、1.61、1.68mg.kg-1.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于样品的批量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49.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组合试验方法,分析了窨制时间、配花量、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等因素对蜡梅花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对花茶的条索和色泽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窨制温度对花茶香气、滋味和总分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窨制时间和配花量对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对叶绿素b的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结果,确定蜡梅花茶窨制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窨制时间30~40 h、配花量70%左右、窨制温度14.5℃~18.5℃、茶坯含水量18%左右.  相似文献   
50.
云南不同茶树品种(系)叶性状及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性状研究是探讨不同类群植物的适应策略和机理提供快捷简便的方法,是提供有关植物生长和适应环境的重要信息,但关于茶树叶性状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以云南30种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积(AR)、叶鲜重(FW)、叶干重(DW)、叶厚度(TH)、叶绿素含量(CClC)、叶缘锯齿数、侧脉数、叶长(LL)、叶宽(WD)等进行测量,得到不同茶树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DMC)等叶性状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各因子变化范围:AR(8.58-48.72cm2)、FW(0.233-1.656g)、DW(0.090-0.605g)、CClC(60.89-163.49CCI)、TH(0.17-0.34mm)、SLA(60.69-133.06cm2.g-1)、DMC(0.350-0.557g.g-1),其中云南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110.81CCI,最高值高达163.49CCI,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植物;(2) 叶性状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 SLA与DM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LA与TH、DW、CCl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R与LL、FW、DW、WD、CCl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FW、DW两个因子与AR、LL、WD、TH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TH与CCl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 基于叶面积仪测量法将云南30种茶树划分为大、中、小叶种,这与此前分类有所出入;(4) 30种茶树品种(系)的叶性状变异范围为9.26-40.27%,排序为FW> 枯落叶干重>DW>AR> LL >CClC>MX WD>AV WD> SLA>TH>DMC,云南30种茶树叶性状较其他地区相比整体变异性较小,大部分为低变异系数(9.26-40.27%),其中SLA和DMC变异系数分别为16.18%和9.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