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制备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VK1 MMS),并进行体外评价。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通过单因素考察,对蛋黄卵磷脂(EPC)/甘氨胆酸钠(BS)的比例、胆盐浓度、超声时间进行筛选优化,测定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的粒径、形态;并分别考察混合胶束考察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的稀释稳定性。当胆盐浓度为55 mg/m L,磷脂/胆盐质量比为1,超声温度为40℃时,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的载药量达到5 mg/m L;混合胶束平均粒径为20.9 nm,形态为类球体,具有良好的稀释稳定性。维生素K1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简单方便、载药量高、粒径分布理想、稳定性好,可用于开发静脉注射制剂。  相似文献   
12.
降解大豆甾醇微生物菌株的诱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线照射、NTG、5-BU等化学诱变剂或二者结合复合诱变处理对大豆甾醇有较强降解能力的野生型节杆菌A-6,得到对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分解酶缺陷型菌株,实验结果表明:诱变菌株可使大豆甾醇的转化率达95%以上,ADD产率达45%左右。  相似文献   
13.
首次在泡囊水溶液中研究磷脂酶A2 催化水解卵磷脂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泡囊水溶液中磷脂酶A水解卵磷脂的最佳温度为 50℃.  相似文献   
14.
大豆磷脂中含有19%-25%的磷脂酞胆碱,本文研究了从大豆粗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的分离工艺,得到了最佳的分离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与大豆叶片衰老相关的cDNA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叶片衰老是一个受遗传控制的细胞降解过程,最终导致叶片的死亡。一些研究结果已表明,蛋白酶基因的表达与叶片衰老过程相关,其中一些基因的表达具有衰老特异性。以半胱氨酸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和寡聚dT为引物,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来源于绿叶和诱导衰老叶片mRNA的互补DNA(cDNA),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差异显示出一条衰老叶片样品所特有的cDNA带,将此cDNA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分析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16.
溶剂法分离制备大豆肌醇磷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乙醇为溶剂对大豆磷脂中肌醇磷脂进行分离。建立了乙醇一正己烷体系分离肌醇磷脂的分离度的概念。研究了可以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大豆磷脂中的肌醇磷脂进行分离。得出当乙醇浓度为55%时,乙醇一正己烷体系有一个较佳的分离度。  相似文献   
17.
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针对大豆花瓣含有大量色素和酚等干扰物质的现象,比较6种蛋白提取方法和2种蛋白裂解液配方,优化胶条范围和等电聚焦程序.结果表明:pH为4~7 IPG胶条适于大豆全花蛋白分离;TCA/丙酮+2D Clean Up试剂盒法去除杂质充分,提取的蛋白含量高、纯度好、分离效果佳、耗时短;蛋白裂解液采用5 mol/L尿素,2 M硫脲,2%CHAPS,2%SB3-10,5 mmol/L TCEP,20 mmol/L DTT,0.5%IPG Buffer为好;增加离心转速、时间和丙酮清洗次数能促进蛋白溶解,增加蛋白纯度,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大豆全花蛋白双向电泳分析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大豆根系和水稻根系土壤的微生物类群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且根系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高于根外土壤微生物总数.对三江平原大豆根系和水稻根系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根据细菌个体特征、菌落形态特征及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大豆根系土壤中主要分布着芽孢杆菌属、黄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甲基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根瘤菌属6个菌属;水稻根系土壤中分布着微球菌属、黄杆菌属、根瘤菌属、奈瑟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5个菌属.同时,探讨了土壤部分理化性质对大豆和水稻根系细菌数量的影响,明确了根系细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等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今后大豆和水稻田间施肥,提高粮食产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淑华 《江西科学》2008,26(5):766-769
通过用HNO3-HCIO4分解样品,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豆及豆制品中Fe、Zn、Cu、Se、Cr、Mn、K、Na、Ca、Mg10种无机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大豆及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微量元素,所得数据可为大豆及豆制品的营养价值评价和深度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农牧交错带蛋白饲料及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对大豆重迎茬种植减产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